"Is your chair first among equals…or just first?"是IoD在2025年6月19日刊出、由Kahumbya Bashige所寫的文章。值得董事長、與董事長往來的人瞭解。
我們多常看到或聽到董事長認為他們可凌駕於大多數董事之上,或是決定最終的拍板人?
這通常是因為誤解了董事長的角色,或者當董事會被授權但沒有充分的監督制衡。這件事若發生,董事會就會有失能、人治而非法治的風險。
雖然整個董事會共同分擔治理責任,但董事長佔重要的領導職,但不是因為其權力、而是影響力。有效的董事會治理會視董事長是主持人—實現合作並從最高層定調,而不是指揮官或最終決定者。
真正的領導,特別是董事會的脈絡下,不是行使權力或控制。這個哲學是因為董事長的概念是「同儕中的首席」,這個領導者會透過影響力而非是權力,把董事會聚集起來。這個概念突顯的想法是,雖然董事長是領導職位,但也是董事,並不會高於任何董事,因為所有董事投票權、法律責任都是一樣的。這是微妙但有力的轉變,可塑造整個董事會的文化和效能。這個領導模式根植於謙卑、合作,以及為多重觀點創造空間的能力。
以此方式領導的董事長,會賦權董事會以高績效團隊身份運作、善用多元觀點的集體智慧。然而,創造這個環境需要刻意為之。為真正落實「同儕中的首席」模式,有效能的董事長必須:
*培育信任:透過誠信、公平和一致性建立可信度。
*當個積極的聆聽者:請安靜的董事貢獻,並在必要時調解。
*促進而非主導:打造議程聚焦於策略問題,並鼓勵健全的討論。發出理性的聲音,但不要是唯一的聲音。
*支持執行長,但在必要時挑戰:維持治理與管理清楚的邊界,並準備要高階經理人負責。
除了董事長以外,整個董事會也必須以支持此方法而架構起來。健全、平衡治理模式包括:
*以能力為基礎的任命:董事長與董事必須依技能、屬性及獨立性任命,而不是關係或位階。
*多元性:董事會應由多元背景的成員組成,包括性別、技能、年齡與經驗,以確保有廣泛的觀點。
*明確的角色邊界:董事長協調、執行長執行。模糊的界線會破壞治理。
*尊重和信任的文化:董事長必須為異議創造空間,並邀請不同觀點,縱使會讓共識出來的慢一點。
*定期評估:應定期審視董事會與董事長績效,以確保不會有權力失衡與團思。
資料來源:https://www.iod.com/resources/business-advice/is-your-chair-first-among-equalsor-just-fir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