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embourg Times網站在2025年4月17日報導,歐洲的ESMA在4月10日公布的一項分析顯示:更改名稱並納入ESG詞彙的基金,次年的資金流入量平均會增加8.9%。此上升對於加入環境詞彙(如綠色、氣候或影響力)的基金而言會特別顯著,其資金流入甚至躍升16%。
該研究使用事件研究法追蹤了各基金更名前後的資金淨流入狀況,同時控制了一些因素,比如過往的績效、基金規模、ESG評等以及碳密集。在更名後的第二季,流入就會立即升高,之後幾季還會繼續升高。此發現顯示,光是基金改名納入ESG,就會對投資人行為產生明顯影響。ESMA表示,「宣傳ESG立場會對淨流入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重要的是,在基金名稱內的ESG詞彙與基金實際的投資作為一致。」
根據該報告,ESG主題命名湧現的高點是2019至2021年間,之後就趨緩,有可能是因為監理審查,以及資產管理人更注意行銷使然。到了2024年中,歐盟區UCITS基金約15%會在其名稱內含有ESG相關詞彙。
該分析指出,基金名稱對投資人而言是寶貴的指引,只要它能確實反應基金活動與策略。但若名稱沒有完全符合基金投資策略,也會誤導投資人。
ESMA說,「名稱通常是投資人接觸基金的第一步。當基金名稱未確實反應投資或策略時,就會誤導投資人。」
最近盧森堡的一份金融報告指出,UCITS在盧森堡的資產管理規模之中,有74%會被視為ESG。
然而,外界一直擔心:這些基金真正綠色的程度。去年,全歐洲媒體所做的調查表示,在歐洲被標為「永續」、或有使用像ESG與氣候之類詞彙的基金,有43%有投資化石燃料公司。
在盧森堡,被標為「永續」、或有使用像ESG與氣候之類詞彙的基金,有將近一半投資化石燃料公司。
作為預防漂綠措施的一部份,ESMA在2024年五月引入了新指導方針—對基金使用ESG或永續相關詞彙到其名稱上,制定了最基本要求。根據其指導方針,基金至少要有80%的資產具備ESG性質,才能如此稱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