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Translate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強健的AI領導力如何成員負責任採行的關鍵?-2025/07/08

這篇"How can strong leadership on AI be the key to responsible adoption?"是2025年6月11日在EY網站刊出的文章,由Even Vinge所寫。以下分享一些他們對北歐公司的調查及觀點。

這篇文章是從Responsible AI Pulse Survey 2025結果所整理的觀點,該調查是由EY在2025年三至四月做的,要更瞭解長字輩主管如何處理負責任的AI。該研究調查了975位高階經理人,包括執行長、財務長、資訊長、技術長、行銷長、人資長及風險長,所有人在組織內都負責AI相關事宜。

對北歐的研究發現,反應了全球資料之中的一些趨勢,其中由超過120位來自於丹麥、瑞典、挪威與芬蘭的長字輩主管分享意見。另外也參考了EY的AI Sentiment Index and the Reimagining Industry Futures Study的見解,此研究就領導人準備、消費者期待以及變動中的AI治理局勢,提供了多面向的觀點。

北歐長字輩主管看到的AI局勢

有75%的北歐長字輩主管說,他們有將AI整合進所有或大多數的措施裡,顯現將AI融入企業轉型核心很強的承諾。瑞典在AI成熟度上領先,有87%的長字輩主管已將AI納入組織內大多數措施裡。

根據Responsible AI Pulse Survey 2025,北歐企業正投資著未來性的勞動力,有61%的公司會積極提供AI相關訓練—瑞典以77%領先。雖然北歐領導人對AI對轉型與創新十分樂觀,但是也明確意識到其潛在風險。最主要的憂慮包括產出不可靠的輸出、安全漏洞,以及未能保護資料隱私。此焦點可能反應在風險管理上的長期意識,即網路安全與隱私這些延續了十年以上的重要問題。北歐領導人因此會透過這些熟悉的挑戰來處理AI風險,意識到潛在影響和最近關於資料保護和系統漏洞的事件。

有趣的是,有67%的瑞典長字輩主管說,不太會擔心AI生成的假訊息。這或許反應對機構、技術供應商或技術自身的信心度較高。也可能是關於今日如何使用AI—如果用在非關鍵或非自動流程,所產出的品質或許就不那麼重要。

然而,此信心與北歐其他地區較謹慎的情緒形成強烈對比,即關於假訊息、資料安全與隱私的擔憂就更為明顯。也值得注意的是,沒有國家級機構現在有跟進這些議題,而且很多現行規定並沒有完全生效。

北歐國家之間的差異突顯了,AI成熟度和公眾信任之間的落差程度。此也引發了這樣的問題—如何協調關鍵研究之間彼此衝突的資料。儘管有這些差異,但北歐國家之間還是有共同的理解:AI需要更強的治理、更明確的當責性以及對公眾信任作承諾。當組織在更多關鍵流程裡從實驗階段進入應用階段,風險就會大增—健全治理、可解釋性、減少偏見以及符合監理要求,對於實現AI全部潛能而言都比過去更為重要。

Responsible AI Pulse Survey 2025發現,74%的北歐長字輩主管相信,AI控制屬尚可到強。然而,在比對EY responsible AI framework的九個安全與道德AI核心原則時就不一樣了:平均只有三個原則如此。

50%的北歐公司仍難以掌握當前AI技術的治理挑戰。這顯示了在既有準備和實際治理成熟度之間令人憂慮的落差。領導人致力展現準備度,但是對於AI在道德、遵循和解釋上的營運機制,卻顯得發展不足。儘管存在認知上的差異,但有一位受訪者的憂慮是:如何讓AI發展和公眾期待一致。在全球,關於AI相關風險,長字輩主管顯然比消費者更有信心。根據EY的AI Sentiment Index與Global Responsible AI Pulse Survey,有63%的長字輩主管相信,他們十分符合消費者期待。但消費者的擔憂(特別是隱私、假訊息和可解釋性)通常是這些高階經理人的兩倍。這個信心差距,不限於世界上哪個地區特有;全球性的不一致在北歐也是一樣。

根據EY的Reimagining Industry Futures Study 2025,只有26%的北歐執行長會積極參與制定其組織新技術策略,遠低於全球平均的49%。同時,Responsible AI Pulse Survey 2025顯示,相對於其他長字輩主管,執行長是最擔心AI風險的,而且最不可能會說組織有強健的控制以負責任治理AI。此弔詭(擔心卻無責任)會有策略上的後果。這不只限於執行長。事實上,有過半(53%)的北歐公司難以對新的AI技術指派責任。

這個現象或許有文化上的脈絡。北歐組織比較扁平、會授權給團隊。所有層級的員工都對於做決定有信心。雖然此會鼓勵靈敏與包容,但也意味新技術策略等於每個人都有責任,因此沒有明確的負責範圍。

在少了共通的治理原則下,AI風險通常會分歧,組織或許會發現自己對於像歐盟AI法之類的監理架構沒有做好準備。對北歐公司而言,遵循是聲譽上的優勢,在缺少明確的AI治理下,帶來的可不只是營運挑戰—更會有破壞該區域在全球可信度之風險。對於數個北歐消費者品牌的公司,這特別嚴重,因為他們可是以透明、永續、強健公司治理建立起認同的。

在高階領導人憂慮和領導人積極參與之間的不一致,突顯了錯過重大機會。對於一個即將根本性重造組織運作(從決策到價值創造)的技術而言,執行長可不能袖手旁觀。他們的參與必須超越修辭,進入策略規劃核心才行。若少了執行長直接負責,道德地治理AI和有效部署相關措施,就會有著分歧或被動的風險,而非積極或轉型。

雖然挑戰仍然存在,但北歐公司還是在一些領域有具體作為。61%的北歐公司正在投資員工技術提升,以及減少新AI技術的風險,瑞典在這方面以77%居冠—兩個方面都高於全球平均。但除了訓練以外,公司正將負責任的AI納入轉型策略。在瑞典,公司正在建立內部AI委員會和道德委員會。在芬蘭,公私部門與大學合作,正將負責任AI思維納入國家的課程裡。

另外,AI越來越連結到ESG策略及環境影響上。雖然僅25%的北歐執行長高度擔心使用AI時的環境成本,但這是一個預期會成長的領域—特別是在視技術為服務社會催化劑的區域裡。

為了要真正擴大負責任AI之信心,北歐公司應該:

1.擴大領導力及當責性:AI不再是IT部門的事而已,執行長在形塑負責任AI策略上需要扮演積極角色。整個長字輩主管和整個企業需要建立當責關係,以支持AI措施的一致性、問責性,還有整個組織的AI治理。

2.普及流暢度:讓員工具備必要技能,對於成功採用AI十分重要。藉由提升技能,組織就能建立AI素養的文化及所有層級員工之準備。

3.落實道德規範:AI治理不是「一次性」措施,必須建立和持續監控組織及新AI技術的演變。公司應該將負責任的AI原則納入工作流程(不只是有政策就好),以推動健全、道德和可拓展的AI措施。

資料來源:https://www.ey.com/en_no/insights/ai/how-nordic-leaders-can-drive-responsible-a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I與董事會治理】董事會可如何協助管理AI風險與機會-2025/07/08

2023年11月20日在governance intelligence網站上刊出了一份Rich Harper與Travis Wofford合寫的"How boards can help manage AI risks and opportunities"。開頭...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