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推動的董事會多元性遠超過性別
這是2025年6月13日在The Straits Times刊出的報導,分享最近新加坡多元性提升的目的。
現在新加坡683個已登記、被稱為公益機構(Institutions of a Public Character,IPCs)的慈善機構,其董事平均年齡為56歲,而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董事平均年齡為59歲。
但進一步關注Council for Board Diversity報告裡的這些數字,可以看到多元性因素不只是性別。
在接受The Straits Times的訪談裡委員會共同主席Goh Swee Chen說,「委員會一開始的確是針對性別。我們知道這還沒完全達成,但我們現在也想要拓展定義,超越性別,而關注其他多元性面向。」
該委員會是要推動公、私、第三部門組織所有董事會的多元性提高,目的是至少要讓女性董事達30%。
對上市公司而言,時間表是到2030年達成自願性的目的。
Gan指出,新加坡公司董事會在年齡上現在越來越多元了。
這部分是因為2023年新規定的影響,其表示在同一家公司服務超過9年的董事,就不再被視為獨立。
雖然前百大上市公司所有董事之平均年齡仍是61歲,但2024年初任董事的平均年齡,已降至55歲。
Gan說,「讓董事變年輕不是目的本身,但他們可以為新領域、新技術等帶來嶄新的觀點和知識。」
但董事平均年齡也不太可能一次下降太多,比如降到35歲。他說,「有時候,我們看到有非常年輕的高階經理人或新創公司創辦人,我們認為他們真的是很棒的董事。但他們在工作上十分忙碌,或許無法投入董事會職責所需的時間。因此總是有點難辦。」
雖然有所進展,但委員會也指出,上市公司裡有31%公司仍是全男性的董事會。
在前百大上市公司裡,這個比例降至9%。其中有5個董事會過去十年都只有男性。
Goh說,「...我們傾向使用胡蘿蔔而非棒子...你想要看到的過程是,人事決定可釋放人才,對他們而言是自然的事。」
另一位共同主席Gan Seow Kee則說,公司維持全男性董事會的理由很多。他說,「他們想維持現狀,特別是一家傳統的公司、創辦人非常堅持誰適合他們的董事會。」
某些公司也需要瞭解具多元資格人選的廣大人才庫,並加以活用。「相對於靠自己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他們可擴大人選搜尋範圍到專業招聘機構,或其他人脈場合。」
Gan也說,要求性別配額不是新加坡要做的方法,縱使會存在一些全男性的董事會。
「我的看法是,或許配額在短期內會拉高數字,但我不確定長期是否能延續下去。這也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因為公司只想要遵循。他們想要方格打勾,並非真正瞭解多元的價值。」
Gan說,多元性應該要是績效導向且自願的,公司會採行它是因為瞭解其價值。
「我們倡導績效導向的多元性,因為我們相信多元性在適當善用包容下,會強化董事會及組織績效。」
Goh還說:「我們不會認為達成目標就完成工作了。最終目標是,我們要人們接觸到既有的機會。」
Gan同意說,「這必須是文化的一部份,不只是董事會層級、還有整個組織。多元性要成為他們思考、生活的方式。」
(2)新加坡前百大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比例已超過25%
這是2025年5月31日The Straits Times網站報導新加坡最新董事會多元性進展。
一份在5月30日由Council for Board Diversity公布的報告發現,新加坡交易所主板裡的前百大上市公司,其中董事會內的女性比例在2024年已達25.1%,呈現跨年向上趨勢。
這不只是達到了25%的目標,也超前預期進度。
這是一個巨大進展,因為2013年時女性董事比例才7.5%,2023年時數字達到23.7%。下一個目標就是在2030年底以前達到30%的目標。
所有上市公司整體的女性董事比例,在2024年是18.1%。
該委員會在聲明中說,「受到監理措施所鼓舞,刺激了董事會定期更新,有615家公司在過去十年間任命了大批新任董事(310位男性與女性),提高了董事會性別多元性及豐富董事會人才庫。」
在2023年公布的新規定表示—董事若服務超過9年,就不再被視為獨立。公司必須在2024年四月以前調整其董事會。
不過,現在還是有31%的上市公司是全男性的董事會。在前百大公司裡此類董事會只剩下9%。雖然有四家這種公司過去至少任命了一位女性董事,不過有五家公司超過十年維持著全男性的董事會。
2024年上市公司內擔任領導職的女性董事,比例為13%,即擔任董事長,或審計、提名與薪酬委員會召集人。較2023年的11%進步。
不過,還是需要做很多工作—僅8%的上市公司是女性的董事長。報告說,「需要有意識地推動這些措施,以便強化有經驗女性董事的人才庫,讓她們當委員會召集人與董事長。」
(3)MAS在新風險(包括AI)之中審視公司治理守則
TNGlobal在2025年6 月3 日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在5月29日宣布公司治理諮詢委員會(Corporate Governance Advisory Committee,CGAC)將在新興風險(比如人工智慧(AI))之中審視公司治理守則。
MAS在聲明中說,此次審視要鞏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和揭露的現行良好實務,並協助股票市場審視小組(Equities Market Review Group)正在進行的工作。
CGAC在兩個子委員會支持下,將向產業利害關係人就公司治理守則審視進行諮詢與議合。
第一個子委員會將考慮相關措施以促進公司治理守則更有意義的實行。
這包括針對以符合公司營運脈絡(比如其規模與產業)的方式實行公司治理守則條文,提供額外的指引與實務案例。
第二個子委員會將考慮新的公司治理守則內關於企業文化、董事會效能以及新興領域(比如AI)風險管理的條文或指引。
這些強化旨在強化董事會能力,以帶領公司通過今日快速演變的局勢,同時持續維護長期股東價值。
進入第三任期的CGAC,是由Jurong Engineering Limited董事長Bob Tan擔任召集人。
當前CGAC的成員Swan & Maclaren Group執行董事長Robert Yap、TSMP法律事務所的聯合管理合夥人Stefanie Yuen-Thio會分別領導兩個子委員會。
「在與股票市場審視小組措施一致以強化新加坡股票市場下,CGAC將審視公司治理守則以維持其相關性,並確保其揭露要求對於大型、中小型上市公司的現有股東和潛在投資人都是有意義的。」
CGAC的召集人Bob Tan說,「目標是確保我們的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更透明、有吸引力,而不會因無謂的報導指引或要求而施加了不必要的過度負擔。」
MAS(金融監督)的副局長Ho Hern Shin說,維持高標準公司治理是維繫投資人信心的關鍵。
「除了股票市場審視提案以外,公司必須持續維持強健的治理實務,並提出有意義的揭露,使利害關係人資訊充足。」
她說,「CGAC成員的多元專業,在強化公司治理架構上扮演關鍵角色。我十分期待其建議。」
MAS也表示也感謝CGAC前兩任召集人、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董事Bobby Chin,還有CGAC過去的所有成員—他們的專業與寶貴貢獻,都為委員會下一階段工作建立了強健的基礎。
(4)[新加坡]發布給提供永續報導訓練者的指南
The Business Times 在2025年 5月 19日報導,永續報導的訓練單位如今可參考新的指引手冊(guidebook)以契合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的標準來設計他們的計畫與課程。
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 Acra)在5月19日發表名為《永續報導知識體系》(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Body of Knowledge, SR BOK)的指引手冊—旨在提供關於ISSB標準的必要知識,提供訓練的單位可使用這些知識為參與永續報導的專業人員研擬計畫。
去年九月,新加坡證交所監管公司(Singapore Exchange Regulation)命令新加坡上市公司從本會計年度起提出契合ISSB的氣候相關揭露。
Acra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逐步揭露氣候相關資訊以滿足利害關係人期待,新加坡需要建立人才管道以便達成足堪承接永續報導角色的專業人員其日益增長的需求。」
此指引手冊目標是使得專業人士在溫室氣體會計上具備實作的技巧及能力,以及永續性與氣候報導,從而能夠承接專門編製永續報告的角色。
Acra說:「提供培訓者應該參考SR BOK來設計專門課程。這有助於確保不同培訓者的訓練計畫深度保持一致性」。然而,儘管手冊是培訓單位設計課程的基礎,他們可以靈活地重新建構內容並納入相關主題以解決特定的學習需求。
也向訓練提供者展示關鍵概念應用的個案研究。
Acra還說,正在與新加坡精深局(SkillsFuture Singapore)合作,提供符合該指引手冊訓練計畫的資金支持。
該指引手冊的主題涵蓋了重大性評估、氣候轉型計畫以及確信。
Acra說,該訓練手冊已經過50個以上的主要產業利害關係人證實有效,包括公司報告的編制者、確信提供者、專業機構以及訓練提供單位。
訓練提供單位諸如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Institute of Singapore Chartered Accountants)以及包括南洋理工大學、淡馬錫理工學院等數個高等教育機構承諾讓他們的訓練計畫契合本指引手冊。
Acra說:「這種契合(alignment)會強化全面性訓練計畫的推展以建立永續報導之能力、創造一個強大的人才管道足堪準備氣候相關揭露事項及鞏固新加坡永續報導的生態體系。」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imes.com.sg/esg/guidebook-launched-sustainability-reporting-training-provid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