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2024年10月7日在Market Screener網站上刊載的”C++ To C-Suite – The Future Of AI In Corporate Governance”。以下分享一些與董事會方面有關的內容,一窺未來是否會有AI經理人的趨勢與問題。
長字輩主管傳統上都是給有經驗、熟悉業務的人士擔任。不過,此趨勢可能因為過去五年AI技術的突破而改變。假設來看,使用AI經理人代表有機會:以分析資料、即時資料來結合策略性思維,提供公司如真人經理人同樣水準(如果還沒更好的話)的成長指引。
使用AI當經理人,對公司治理會有什麼好壞呢?
效益
AI是否絕對公正?這一點還在爭論,有偏見資料的風險,是AI界的重大問題,但若只看公司成長這一部份,AI有可能因為比較不具有意識的偏見或情緒干擾(這是真人經理人可能受到限制的)而不受阻擾。這就讓AI經理人可提供明智、有效的方針指引,僅針對公司最佳利益前進。比如「短期主義」,公司經理人可能因追求短期的公司成長而犧牲長期永續性,這通常會因市場壓力、或達成股東短期績效而推動。若AI經理人被命令要保護公司長期利益,就會避免只關注短期回報的公司策略。這是AI決定可能會公正的一個面向,因為AI一般的設計是:不考慮任何指令以外的影響因素。
另一個AI經理人的效益是,AI系統有強大的處理能力。AI有廣泛的知識,包括歷史與即時的資料,可處理並整合資料、短時間內產出,並以一致和全面性的方式提供量身訂做的結果。其速度與效率,特別有助於時間吃緊的交易。比如,若公司再考慮合併收購,AI經理人能處理相關的盡職調查、審視最終法律文件、考慮當前的趨勢,以及分析交易的優缺點,而相對於真人經理人要得出同樣的結論,這只需要一小部分時間。
問題
使用AI到公司治理上的主要問題,在於有效領導與決策上缺乏人的因素。基於人的感情所做出的決定,是一個設計而非缺陷—當公司出問題時,經理人或許更能顧及情緒面,而非以邏輯處事,目前AI能難以連結到人類的情感面。關於AI缺乏人性的問題,也包括AI無法如人類般處理道德與倫理問題。可能的是,AI建議或落實的策略是重視公司而犧牲人性的,這就會造成社會上不樂見的結果,最終引發社會對公司之不滿。
另一個問題就是,雖然AI可蒐集、分析與提取大量相關資料,但尚未證實能夠做獨立的企業判斷。雖然AI可能有助於發展健全策略,但在決定要執行哪個策略,未被證實有效。當提供結果時,AI的「思考過程」很大程度是黑箱的。以及,我們不知道AI系統是如何做決定的。人的介入可見到提示與結果,但沒有可靠的方法來追溯AI得出結論的步驟。策略性的公司決定通常有重大的後果,必須維持一定程度的透明,以便建立做決策的信心。因此,AI可提供有幫助的建議,但若不知道AI怎麼得出結論的話,那或許最終的決定還是要人來做。
最後,外界越來越擔心,「AI漂洗」(AI washing)的問題,亦即當組織誇大或錯誤宣揚其AI使用或發展。雖然AI經理人之任命必定會成為頭條、引發社會興趣,但公司應該確保—他們關於AI使用的揭露義務,不會做出錯誤或誤導性的聲明。提出此聲明或許會有法律上的效應。比如,加拿大證券法規是明文禁止不實陳述與誤導或不真實的聲明。雖然加拿大證券主管機關尚未明確禁止AI漂洗,但美國SEC已提出兩次法律行動,反對顧問公司的AI漂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