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2024年1月28日在Board Portal刊出的"The Nomination Committee: Definition, Challenges, Best Practices"。以下分享其職責等面向的內容。
提名委員會是董事會內負責選任、評估與提名董事會成員和高階經理人的委員會。提名委員會是公司治理與董事會繼任計畫的基石。
提名委員會要做什麼?最主要角色是定義—董事會成功治理所需的技能與經驗。提名委員會可藉由以下方式,確保候選人與公司宗旨、目的一致:
*檢視宗旨的一致性。深入瞭解公司策略與宗旨。其成員要仔細審視候選人和公司宗旨之間的一致性。
*評估技能。它要對候選人的技能作深入評估,以確定其技能、資格與背景可帶動組織長期福祉。
*繼任計畫。提名委員會要發展董事會組成建議和繼任計畫。它要確保候選人與繼任計畫策略一致,支持業務延續。
理想的提名委員會組成為何?
提名委員會應由董事長、非執行董事和資深獨立董事組成。其規模可按公司董事會席次數而定。
選擇候選人的4個最佳實務
1.強調決策經驗。提名董事應平衡多元觀點及做決定。有經驗的執行長、企業家、創辦人及政府專家,或許都合適當候選人。
2.評估人際之間的技能。考慮具強大招聘經驗和交往技能的候選人。如此會協助他們尋求折衷、調整溝通方式,並因應人際動態而調整。
3.考慮財務技能。建議尋找在併購、重組和撤資方面具充分經驗的候選人。強健的財務技能會幫他們選到資格充足的董事。
4.考慮網路專長。Russell 3000公司有近90%完全沒有具充分網路安全專長的董事,以減緩當前的數位挑戰。因此,縮短此落差很重要,縱使相關候選人可能是第一次當董事。
提名委員會的六個關鍵職責
1.評估董事會能力。評估當前董事技能並確認資格落差和機會,以利公司策略目標。委員會要根據董事會年度評估來制定招聘計畫。
2.招聘候選人。搜尋、篩選、訪談與招聘候選人,來縮短資格落差和強化董事會集體能力。
3.管理就任流程。確保新董事會成員瞭解其角色與責任,並與董事會成員成功融合。
4.管理董事會繼任。確保董事會之間無縫交接、管理董事任期、發展董事和高階經理人招聘計畫、持續更新技能指標。
5.評估董事會績效。在定期的董事會會議上促進自評、同儕評估、訪談以及其他董事會評估實務。
6.與董事會合作。提名委員會要持續與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還有其他協調候選人薪酬、技能與背景的部門諮詢與合作。
提名委員會提名流程的8個關鍵步驟
提名流程或許會十分複雜,典型上要花三個月才能提名一位董事。還要花四至五個月才能提名一位執行長。以下是提名程序的步驟:
*初步的董事會評估。審視董事會的優缺點、評估董事技能,並就招聘建議和治理委員會、執行委員會達成共識。
*利害關係人調查。訪問利害關係人,瞭解他們對董事會、公司績效的看法,並且考慮其對董事會候選人之建議。
*發展候選人檔案。依董事會評估建立一個候選人檔案。和薪酬委員會一起討論候選人薪酬事宜。發展一個詳盡的工作需求。
*積極招聘。將工作需求透過各種管道發出去,包括求職板、社群媒體與人脈。收集候選人的申請。
*審視候選人。按既有標準審視候選人的申請和簡歷。檢驗候選人的背景。
*訪談。在委員會會議上與董事會候選人訪談,並安排與執行委員會、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訪談。評估候選人資格、溝通技能以及對組織宗旨之瞭解。
*與董事會協商。判斷候選人是否適合董事會職位。蒐集利害關係人和董事會成員的意見。
*與候選人協商。與候選人協商薪酬和任期。當候選人接受職缺時,提供就任流程。
提名委員會的前五大挑戰
1.時間有限。不擔任管理職的董事,通常因為工作量大故時間十分吃緊。
2.資料過多。董事會收到非常多的申請。有時候,無法有效組織和分析招聘資料。缺乏時間和使用技術有限是最主要因素。
3.溝通孤立。彼此競爭的優先事項,讓提名委員會難以與其他委員會合作。這些因素或許會干擾提名流程。
4.利益衝突。利益衝突或許會干擾客觀的候選人評估。或許會引發某些董事會成員拖慢流程、傷害到組織。
5.監理挑戰。提名委員會成員應仔細考慮監理要求及選擇候選人。要克服組織實際需求和監理要求,是有挑戰性的。
資料來源:https://board-room.org/blog/nominating-committ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