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oid these mistakes to achieve your sustainability goals"是Steve Rochlin與Jeff Senne合寫、2025年2月13日在Trellis刊出的文章。以下來介紹提到的七個錯誤。
過去20年間,企業在永續承諾方面邁開了大步:68%長字輩主管說,他們有發展健全的永續計畫;89%大型公開發行公司有淨零承諾。但是,卻有98%大公司沒有達成其永續目標。
How to Set Sustainability Strategy in 2025這份研究裡,作者在與超過30位永續長進行了訪談,發現這些領導人大多相信其董事會和長字輩主管對永續是有善意承諾的。但一般他們也同意:對人、地球與公益沒有創造真實的影響力。
作者的研究發現七個永續緊張管理(sustainability tension management,STM)不佳的指標,會阻礙領導人在高價值權衡中解決衝突的能力。若履行得當,STM是可以抑制公司永續之中日益升高的衝突,並強化企業。作者在很多公司中觀察到,這些指標會破壞公司為人、地球與獲利達成永續目標的能力。
1.關注績效遵循。公司可以用貌似全面的方式,回應報導和評比架構。然而,研究發現,揭露與實際績效之間存在不一致。比如,某些公司會巧妙利用報導而避免完全落實反貪規定。
2.只重視永續參數。通常這些被視為「上下調整變動績效,但沒有更動更大系統的結構。」一個例子就是,以採再生能源方式,將企業總部轉變為永續發展實務典範,但沒有推動企業其他部門的實務。
3.答非所問。想像一下一個零售商,沒有處理利害關係人最在意的勞動權問題,反而去垃圾減量。
4.只在意計畫,但沒有解決方案與影響力。作者觀察到永續團隊變得更投入於架構、標準系統、評比問卷和其他活動。這些是任務與工具,可不是目的。
5.衡量報導,而非管理。這是當把大量資料用作報導、被視為方格打勾作業,而沒有針對有效、有生產力的永續管理提供資訊時。研究發現,在支出上永續報導超過永續創新43%。許多組織把永續視為報導作業,而非轉型。
6.將永續指標隔離於KPIs之外。永續通常會被長字輩主管視為非傳統的業務活動,因此其KPIs會以額外的方式觀察,而非整合進高度優先的業務KPIs內,比如股價、營收與成本。永續專家若太關注倡導影響力,而沒有花時間實現永續業務成果時,這個趨勢可能會加劇。
7.永續績效激勵定義不明。很少有員工是因為推動優異的永續成果而真正受到激勵。作者觀察到,對高階主管與經理人的薪酬相關績效的激勵,在這方面仍屬例外,而非慣例。永續團隊成員在推動永續進入業務上,通常沒有績效激勵。
資料來源:https://trellis.net/article/avoid-these-mistakes-to-achieve-your-sustainability-goal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