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Translate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新加坡近期趨勢】(1)研究顯示新加坡上市公司董事會在年齡及性別多元上有進步惟在文化背景組合方面沒有;(2)新加坡董事會獲得對抗網路攻擊方面的指引;(3)NUS研究:新加坡上市公司改善反貪腐揭露尚有空間-2025/03/27

(1)研究顯示新加坡上市公司董事會在年齡及性別多元上有進步惟在文化背景組合方面沒有

The Business Times在2025年 1月 20日報導,根據1月20日公布的指數,過去五年新加坡上市公司董事會多元性在大多數領域(比如年齡與性別組合)都有進步,但是在文化背景與全球經驗上並沒有。

2025年新加坡董事會多元性指數(2025 Singapore Board Diversity Index)評估了在新加坡證交所(Singapore Exchange, SGX)主板上市的553公司八項多元性指標中達成其中六項的公司比例較2020年發佈的第一版指數時增加。

這六個進步的指標是:年齡、性別、產業經驗、領域專業、董事會獨立性及董事任期。

該指數由全球顧問機構韋萊韜悅(WTW)和新加坡董事學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Directors, SID)及新加坡詹姆斯庫克大學(the Singapore campus of James Cook University)合作開發。

除了市值大、中及小公司外,還包括房地產投資信託與商業信託,以及在凱利板(Catalist)初級交易所掛牌的公司。該指數分析了董事會,時間截至2024年9月30日。

性別多元性是一個主要進步的領域,符合標準的公司比例從2020年的8%倍增至今年的17%。

新舊董事的組合也有進步。在2020年指數中,董事任期的標準差在3.5至5.5年的公司只有13%。今年指數這個比例升至17%。

WTW的董事總經理兼掌管全球高階主管薪酬和董事會顧問業務部門的Shai Ganu說:「過去幾年,公司似乎更強調性別多元性、多學門(multi-disciplinary)專業知識以及跨行業的經驗。」

他表示,SGX限制獨立董事任期九年為上限的措施,「看來有助於新加坡董事會的多元性,這點令人欣慰。」

改進空間

然而,滿足文化背景和國際經驗多元性要求的公司比例略微下降,各自降低了4及3個百分點。

文化多樣性標準是33% (含)以上的董事非華人。僅14%公司達到此門檻,低於2020年指數的18%。

照樣,僅12%的公司符合80% (含) 以上的董事具國際經驗。自2020年指數的15%下降。

在553家公司中,僅43家(約7.8%)符合四個或更多類別的多元性標準。這些公司包括凱德集團(CapitaLand Investment)、AEM以及遠東酒店信託(Far East Hospitality Trust)。

SID執行長Terence Quek說,該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在董事會多元性的進展以及仍然存在的挑戰。」

Ganu同樣指出,「還有進步空間,特別是小市值和凱利板公司。」

他說:「雖然公司應持續深思熟慮以技能為基礎的董事會提名,也要藉由創造一種包容的文化,允許踴躍提出不同意見,繼而強化決策品質,這將有助於履行職責。」

新交所監管公司(SGX RegCo)的執行長陳文生(Tan Boon Gin)1月20日在WTW辦公室的小組討論上指出,「多元性的成果是最難監理的事情之一」,因為這個問題是高度針對公司具體狀況。

在提及負責尋覓人才的提名委員會時,他說:「監理機關並不是真正最有資格說這便是該公司理想的多元性組合的人」。事實上,提名委員會最有資格。

SGX並未規定多元性配額,而是選擇九年任期上限,並要求公司揭露其多元性政策和目標。

陳文生說:「我們正在為新董事開創空間,我們正在要求公司解釋這些新董事如何為多元性做出貢獻。所以我們認為這是獲得正確多元性組合更持久的一種方式。」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imes.com.sg/esg/singapore-listcos-improve-board-age-and-gender-diversity-not-cultural-background-mix-study


(2)新加坡董事會獲得對抗網路攻擊方面的指引

2025年2月12日The Straits Times報導,新加坡約有500位董事,預計會接受一些進修—讓他們具備相關知識,可對抗網路威脅和勒索攻擊,並從中恢復。

這個訓練旨在讓董事會準備好面對危機與營運中斷,整個2025年會舉辦超過五次會議。

這是由Singapore Institute of Directors (SID)所主導的措施之一。SID在2月12日發表了Cyber Resilience Guide for Boards,內容是相關訓練模組的基礎。

這10章的指引會在2月28日開始可供瀏覽,就網路韌性列舉了四大原則、八項步驟流程,並對監理趨勢進行回顧,以及一份董事會準備的確認表。

這份指引是與淡馬錫創辦的科技公司Istari 、新加坡電信子公司NCS一起合作的,而且獲Cyber Security Agency of Singapore (CSA)的背書。

在報告發表時進行爐邊談話的新加坡數位發展與資訊部高級部長Tan Kiat How說,他希望當地公司(特別是小公司)對2025年網路安全改變思維。

「他們會說,我們很小、不會成為標的。他們針對的是大的、高價值的公司。但大多數狀況是,你的公司或許不會成為標的,但會受到連帶傷害。...讓自己的房子安全,也有助於整個社區的安全。」

Tan說,新加坡政府會持續與公司合作,強化新加坡數位生態系統。

在活動上,SID和國家教育辦公室Nexus與Mindef簽署了一份備忘錄,以支持董事會面對業務中斷。

在一月世界經濟論壇的Global Cybersecurity Outlook 2025演講中,SID執行長Terence Quek指出,他們調查中有72%的受訪者說,2024年網路風險有擴大趨勢。

「網路韌性不只是科技問題,而是重要的治理與領導責任。」他還呼籲董事要提升其知識與能力。

關於Cyber Resilience Guide for Boards、Cybersecurity Tabletop Exercise Self-Facilitation Guide以及CSA的網路釣魚模擬作業行為指導手冊,可在此瀏覽:www.go.gov.sg/SGReadyGoWhere  

資料來源:https://www.straitstimes.com/business/spore-boardrooms-get-guidance-to-resist-cyber-attacks 


(3)NUS研究:新加坡上市公司改善反貪腐揭露尚有空間

The Straits Times在2025年 2月 11日報導,新加坡上市公司需要改善其反貪腐政策的揭露,特別是保護吹哨人免於受到報復的承諾。

新加坡大學商學院(NUS Business School)治理與永續中心(Centre for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CGS)主任盧耀群(Lawrence Loh)教授在2月10日告訴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新加坡在反貪腐政策和策略方面往往「沉默」與「自滿」。

他說:「提到吹哨,光說有吹哨管道還不夠。就公司揭露而言,明確保證做到保密及匿名才是關鍵。」

吹哨是指員工或內部人舉報公司內部不當行為、不道德行為或非法活動的動作。若缺乏保護,任何吹哨人都可能面對負面後果,比如被解僱、降職或騷擾。

最近新加坡郵政發生一起案例,有三位高階經理人在吹哨報告隨後的內部調查處理不當而被解僱,引發外界關注該公司吹哨的實務運作。

盧教授的評論是根據他所領導的2024年研究,該研究評估了最初五個東協國家前250大公司的企業誠信實務揭露情形。

這項兩年一次的研究由 CGS 執行,公布於 2 月 10 日。

該研究考察了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與泰國市值排名前50大上市公司,關注其內外對反貪腐的承諾,以及報導與監控。

該研究顯示,新加坡上市公司在遵循揭露之相關法律及承諾保護吹哨人免受報復的得分是100%。

但是新加坡上市公司在反貪腐揭露整體平均分數為63%,較2022年69%下降了6個百分點。

這是因為某些公司將「敏感性」資訊揭露從公開網站轉移至內部網路的結果,只有相關利害關係人可接觸,比如員工、供應商、代理商以及代表人。

以機密為由將政策內部化係以犧牲揭露績效為代價,導致準確評估公司反貪腐承諾的困難。

揭露很重要,因為投資散戶與利害關係人依賴的是公開揭露資訊。盧教授說,這是投資人保護的核心。

他說,該研究強調關於吹哨的兩個問題。

雖然揭露吹哨管道的比率從2022年的94%進步到100%,但是確保完全保密和匿名方面卻未必如此,同一期間得分從98%大幅下降至78%。

盧教授說:「這件事很重要,因為吹哨管道出現無法確保完全保密與匿名。」

他說,新加坡上市公司應該改善其商業誠信的揭露,像泰國與馬來西亞的公司一樣,當地揭露的紀律相當高。

該研究顯示,東協企業關於誠信揭露方面整體呈下降趨勢,平均揭露分數從2022年69%下降至2024年64%。

泰國的整體平均分數仍維持最高,有80%,其次是馬來西亞75%。

菲律賓的平均揭露分數下降最大,從2022年66%降至2024年55%。

印尼是整體平均得分成長的唯一國家,平均分數從44%上升至48%。

研究稱,與其他方面相比,東協上市公司在反貪腐外部承諾的揭露方面,仍是最弱的一環。

它說:「這反映了公司如何延伸其反貪腐政策到外部利害關係人方面有嚴重的揭露落差,諸如供應商、代表人及代理商。」

印尼上市公司顯示進步,不過其他四個東南亞國家則下滑。

然而,這些公司在對反貪腐的內部承諾上表現最強,公司領導層透過政策、訓練與由上而下的措施來推動誠信。

這五個國家的公司在反貪腐報導和監控上都看到顯著衰退。泰國表現最強,其次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盧教授說東協在反貪腐承諾上出現進展,但在公司層級落實這些政策仍存在挑戰。

他指出,隨著各國競相朝向2050淨零排放,公司揭露更關注的是環境、而非貪腐事件。

盧教授表示,然而企業誠信應該是環境、社會與治理議程每個面向的核心,並值得在報導中更多留意。

貪腐會腐蝕信任,扼殺經濟成長和加劇不平等。

他說:「我們看到整個東協反貪腐資訊揭露的下降是一個警示。」

資料來源:https://www.straitstimes.com/business/room-for-singapore-listed-companies-to-improve-anti-corruption-disclosure-nus-stud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FTSE公司從年報中刪除DEI-2025/07/23

這是The Observer 在2025年 6月 9日刊出對年報中DEI報導之變化的觀察。 在George Floyd謀殺案引發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抗議及公司之間急於倡導多元性經過五年之後,《觀察家報》(The Observer)的年度報告分析顯示,大多...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