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在2024年10月17日於Directors & Boards網站上刊出的文章"What Directors Are Thinking: Susan Rector",是Susan Rector分享她擔任獨立董事長的經驗。
這些是董事長最好不要做的:
*當會議上最聰明的人、或是某問題的專家:董事會典型上由9至12人組成。沒有任何董事是公司營運產業的問題專家。重要的是董事會整體技能組合,董事長不需要自視為是某方面的專家。
*當整個董事會的團隊建立者:董事會一年大概開5、6次以上的會議,對管理階層就策略提出監督與指引。董事需要建立關係、彼此尊重,以做出有效的董事會討論。她們需要共同評估與解決問題,有時候是第一次、甚至只有這一次。她們不需要建立一個與執行公司日常營運計畫的團隊一樣的團隊,來定義團隊規範、建立信任。
*成為最大聲、第一個講話的人,或者董事會上話最多的人:董事長也是董事,雖然也需要表達意見及理由,但搶第一個講,或者都是董事長在講,會抑制討論,比較聽不到所有觀點、考慮到所有面向。
*當一輩子的董事長:董事長與最高法院法官不一樣,不是終身職。董事長應該只是因為她們能促進討論、引導董事會持續發揮。這件事會因很多原因改變。與個別董事會成員任期一樣,董事長任期也會改選。
以下幾件事是有效能董事長要做的:
*與管理階層建立信任關係,特別是執行長:董事長和執行長之間建立個人關係很重要,這是信任與互相尊重的基礎,如此才能有真誠的施與受,讓兩方都有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樣的,董事會和其他管理階層在理想上,都應該有共同的信任和相互尊重關係,如此才最能維護公司利益。
*終身學習,特別是董事之間就當前的重要主題交流:董事長的角色就是引導討論、制定董事會議程和會後交流。瞭解對當前與新興問題,會讓董事會與董事長工作更為順暢。
*實行徹底與的坦誠,並易於親近。
*不要第一個講話,但當董事會做考慮時也要表達,貢獻你的想法。
*尋求正式與非正式的董事回饋意見。
*自覺:瞭解何時把董事長一職交棒給未來的董事。當你擔任董事時,就要思考何時離開,如此才會讓準備交接順利、無縫地進行。
資料來源:https://www.directorsandboards.com/featured-director/what-directors-are-thinking-susan-recto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