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則是由Yun Park所寫、2023年8月11日在Bloomberg Law刊出的"Companies Grapple With Limits in Bringing AI Into the Boardroom"。探討現在公司與董事會在使用AI上的一些落差,以下分享一些內容。
根據最近的一些研究,有些公司會把生成式人工智慧(AI)用於公司治理與決策上,從銷售與行銷,到財務與法務。但許多董事會對這一塊卻進展緩慢,原因是有隱私與安全考量,而且重要的是:大多數董事對AI工具一無所知。
公司會關注AI使用、策略及對各式目的的影響。一份由Deloitte與Society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共同發表的報告顯示:將AI用作銷售與行銷目的的公司最多,佔其受訪者的42%。
Board Practices Quarterly報告調查了約100家公開發行的法務長及其他公司治理專家,在多重選擇題裡,有35%說會用作產品管理、近25%會用作財務、會計、法務與人資。
Advanced Micro Devices董事、也是提名與公司治理委員會召集人的Nora Denzel說,AI可協助公司作即時的資料與風險分析、情境規劃以及預測分析。它會協助獲得競爭優勢,並根據競爭者過去行為預測未來的舉動。
最近在AMD的營收電話會議上,董事就使用了生成式AI,在幾個小時內總結了財務分析報告,並追蹤最常見、重要、正面與負面的資訊,這在過去要花上好幾天。
瓦楞包裝紙公司WestRock的董事Jim Nevels說,董事也會使用AI來預測消費者行為並建立行銷趨勢。AI會協助展示與販售迅速變動的消費品。
AI也可有利於人資,特別是使公司多元化。Nevels說,「AI可協助人資找到有才能的多元背景員工。」Nevels是Hershey Co.的前董事長,並擔任過八家公司的董事。
喬治城大學紀念Agnes Williams 150週年領導力與公司治理教授、也是管理學教授Hillary Sale說,AI可即時提供與分析大量遵循和風險管理方面的資料。「判斷某些風險情境是否可能會對遵循有利,而監督風險及遵循是董事會的關鍵任務。」
董事也要讓AI進入董事會議裡—記載在議事錄、總結文件上,並列出行動事項。
Nevels說,董事要更關注於AI使用的監督—當有濫用時介入,並採取適當的監控功能—而非直接就用到決策上。他還說,「這是最重要的事。除非是科技公司,否則你不會看到AI使用的問題。」
某些產業專家主張,董事使用生成式AI到決策風險實在太大。這會引發道德疑慮,包括對AI產生幻想(不是根據真實資料而提出的假訊息)以及創造偏見與侵犯隱私。
DirectorPrep.com的共同創辦人Scott Baldwin說,「依靠AI做決策,對董事會而言風險太大,因此我不認為這很快會到來。雖然AI可提供組織優勢並讓我們的營運更有效率,但董事會成員需要問對的問題,才能確保這些風險不會壓過效益。」
隱私就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因為分享給生成式AI的資訊會公開。科技與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的財務長及執行合夥人Jackie Lyons說,「我們有看到公司具備自己的ChatGPT政策。」比如有間公司藉由ChatGPT來管理應付帳款,等於把資訊公開。任何人去問ChatGPT,都可以知道該公司的門檻。
專家建議,使用私人的AI管道來保護機密資訊。先進的AI工具,比如微軟的Bing Chat Enterprise,可透過不保存聊天資料、不允許取得用戶資料方式,來保護公司隱私。
AMD的Denzel說,「AI是一個永遠不用休息的聰明助手,但是有時候可能會說謊、給你喜歡但未必真實的答案。現在還沒有什麼規範。我看到許多自律性的措施,但現在只能靠常識。」
根據Board Practices Quarterly報告,僅13%的公司有AI政策或行為守則。約三分之一沒有相關協議,而另外三分之一在考慮要制定。該報告也顯示:僅9%有修訂公司政策,納入了隱私、網路、風險管理,以及紀錄留存。約三分之一尚未修訂,但42%的公司說他們考慮要修。
雖然越來越多員工與管理階層在使用AI,但知道如何使用AI工具、或受到適當訓練的董事,就少很多。
Baldwin說,「許多董事都聽過AI,但還沒用過。」
Shearman & Sterling的顧問、也是亞利桑那大學James E. Rogers College of Law的公司法及財務教授Robert Mundhiem主張,這件事很難克服。不熟悉AI的董事,可以從其他比較懂的董事那學。「不用每個董事都是AI專家。」
Jaworski說,「董事會應思考讓AI成為固定議程的一部份。其中應該有一項是AI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