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Translate

2024年10月9日 星期三

【南韓最近公司治理動態】(1)商法修正提案引發對訴訟增加和公司躊躇不決的憂慮;(2)FSS局長批評公司只在意控制股東,並呼籲要遵守受託義務;(3)南韓前十大財團聚集以強化公司治理與股東價值;(4)南韓政府過度干預,引起外界擔心市場自由-2024/10/09

(1)商法修正提案引發對訴訟增加和公司躊躇不決的憂慮

2024年 8月 20日的Business Korea 報導說,據8月20日南韓商界內、外部消息來源透露,最近商法修正案已規劃把股東納入董事受託義務(fiduciary duties)的範圍。

規劃的變革引發公司管理決策將變得更加審慎的揣測。若該修正案通過,董事會進行如併購或公司分割之重大投資決策時是否考慮股東利益(包括少數股東)可能成為訴訟焦點。

韓國雇主聯盟(Korea Employers Federation)強調:「當不同股東利益難以契合時,包括那些聲稱大量的管理決策對其不利的股東,可以對董事提出損害賠償或者控告他們背信」。此司法風險可能使得商界領袖在投資新產業或追求併購時躊躇不前。

斗山集團(Doosan Group)過去以來一直推動公司重建,諸如合併斗山山貓(Doosan Bobcat )與斗山機器人(Doosan Robotics),由於股東反對而面對衝突。照樣,賽特瑞恩(Celltrion)尋求與一家製藥公司合併以便成長為一家綜合性的生物技術研究公司,目睹此合併案因股東不滿意合併的換股比率而以失敗告終。

成均館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兼商法專家崔俊善(Choi Jun-sun)警告:「資本有限的公司為了挑選和專注之故,需要透過併購來積極投資,但此回商法修訂意味原地打轉。至終,公司沒什麼事要做,並且經濟將停滯」。一位商界要員批評:「要求保護少數股東而非主要股東(控制股東)破壞的不僅是基於股數的『股東平等原則』—這是商法的基本原則,還有多數原則—民主的基本原則。」

另一方面,金融監督局(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FSS)所持的立場為機構改革是必要的,因為資本交易如併購或透過分開上市進行實體分割,可能無法反映在損益的計算,也可能有損普通股東的價值。FSS重複表達有意修訂商法,在控制股東進行決策時時納入提升股東價值。FSS計畫在8月21日舉辦「針對股東受託義務的閉門學術會議」,討論法律和機構改革措施。

修正商法的提案代表公司治理的重大轉變,目的在強化股東權利與公司透明度。然而,這也引發訴訟增加的可能性以及對公司決策影響的憂慮。隨著爭論持續延燒,商界與監理機關必須找到平衡點,以便保護股東利益又不至於扼殺經濟成長和公司創新。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23338 


(2)FSS局長批評公司只在意控制股東,並呼籲要遵守受託義務

Business Korea 在2024年 8月 8日報導,南韓金融監督局(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局長Lee Bok-hyun批評公司管理階層優先重視控制股東利益高於價值提升(value-up)措施。Lee在韓國金融投資協會(Korea Financial Investment Association)主會議廳舉辦、與23個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召開的會議上說,「儘管有政府的價值提升措施,但遺憾的是,公司管理階層只優先重視控制股東利益的例子持續存在。」

這場有16個公眾資產管理公司參加—其包括三星(Samsung)與未來資產(Mirae Asset),以及前五大私募資產管理公司,比如NH Hedge與 Align Partners,還有兩間外國公司瀚亞投信(Eastspring)與霸菱(Baring),作為討論公司治理和市場提升的平台。Lee局長強調,需要根除優先重視控制股東的這種實務作法,因為他們會破壞政府與市場從業者真誠的努力。他說,「這些都是錯誤的實務作法,必須予以根除,因為他們是對政府與市場從業者真誠努力潑冷水。」

Lee局長呼籲要改變公司意識,關注於董事的受託義務以解決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他說,「反思是否僅強調履行管理權的合法性而沒有保護股東權,是必要的。為了解決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我們已個別且事後地回應,但是現在有必要討論關於董事受託義務原則之基本改善措施,以確保公司意識有全面的改變。」

資產管理公司被呼籲要積極落實盡職治理守則,並行使股東權以促進公司治理。Lee呼籲:「請透過積極行使股東權與管理監督活動來強化投資公司之價值,以積極落實盡職治理守則。」他也擔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的過度競爭,並呼籲資產管理公司要確保負責任的角色和內部控制。他還說,「強化內控、培養遵循意識,以及確保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任的角色,特別是擔心ETFs過度競爭。」

VIP資產管理的執行長Kim Min-guk強調,南韓特殊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引發利益衝突和提出價值提升措施之因。他指出「南韓折價的根本原因,就是南韓特殊的公司治理結構—此造成控制股東與普通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富蘭克林坦伯頓(Franklin Templeton)的負責人Choi Hyuk-jae主張,要解決股東之間的結構不公平,並讓價值提升計畫符合全球標準。他說,「為了讓價值提升計畫符合全球標準,股東之間的結構不公平必須予以解決。」 

Lee局長也擔心海外房地產基金快速成長,並呼籲資產管理公司要強化內控及遵循。他說,「請努力強化內控並培育遵循意識,還有進行適於海外房地產基金快速成長的系統風險管理」。南韓金融監督局計畫驅逐資格不足的資產管理公司,並嚴格回應非法活動。他們計畫在本月與市場從業者進行討論,下個月對資本市場提升形成所需的社會共識。

南韓金融監督局計畫要在八月與九月舉辦會議與開放討論,以形成資本市場提升之共識。在此會議上,資產管理公司的執行長分享了關於公司治理改進和價值提升措施之意見,以及對董事受託義務需求取得共識。外界呼籲:由於金融投資所得稅可能的反效果(比如國內投資收縮及資本外流),故建議廢除。某些資產管理公司建議,若一定要實施此稅,則應該對其基礎制度和其他措施進行全面的審視。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22665


(3)南韓前十大財團聚集以強化公司治理與股東價值

為了強化公司價值,韓國證交所在8月22日舉辦Top 10 Conglomerates Meeting for Corporate Value-Up。前十大財團由財務最高主管與會,包括Samsung、SK、LG、POSCO、Lotte、Hanwha、GS、HD Hyundai與Shinsega,但Hyundai Motor缺席。這是證交所第一次與這些財團的財務最高主管開會,討論價值提升的措施。

這次會議源自於日本成功推動改善公司治理及提升股東價值—最主要是由大公司推動的。日經新聞在七月報導說,某些機構投資人宣布,股價淨值比(Price-to-Book Ratio,PBR)低於1、又沒有揭露改善措施的公司,他們會投票反對其董事任命案。機構投資人正嚴格檢視一些指標,比如PBR以及公司政策,同時又會在股東會上履行投票權。

韓國證交所董事長Jung Eun-bo強調價值提升計畫重要性時表示:「我們希望韓國股票市場強健支柱的前十大財團,能領頭參加價值提升計畫。」參與的主管都很正面積極,並說:「我們正在討論如何集體強化股東及公司價值的方法。」

儘管有這些措施,大多數韓國公司的PBR還是低於1,甚至低於去年底市場平均的0.96。Korea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的主席Nam-woo Lee強調這個狀況的嚴重性說:「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唯一股票成本超過10%的集團是Hyundai Motor。」他解釋說,持有過多股票、獲利能力不佳的公司,就是目前韓國折扣的主因。

產業內部人評論PBR低的影響說:「PBR低不僅意味股價偏低,也包括預期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不佳(ROE低)。因為南韓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是美國的一半,故需要的是根本方案,而非只視為估價低。」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223710 


(4)南韓政府過度干預,引起外界擔心市場自由

這篇是2024年8月25日The Korea Times刊出的報導。

外界現在越來越擔心南韓政府會跨越界線,干預金融、企業與經濟問題—這些原本應該由私部門或央行獨立管理的事宜。

批評者主張,此類尹錫悅政府的介入會破壞私部門推動的成長,以及自由市場經濟原則。

最新的爭議是,總統辦公室表示不接受Bank of Korea(BOK)在8月22日所做的決定:連續13次讓基準利率維持在3.5%。

漢陽大學經濟學教授Ha Joon-kyung說,「總統辦公室對利率表態,會被視為施壓BOK要配合政府政策,避免未來有不同意見。」他還指出,尹錫悅政府很努力振興孱弱的私部門支出,這是南韓經濟在第二季首次出現18個月來衰退的主因。

行動主義者說,若遵守政府對利率的意見,央行的市場信任可能會大幅弱化。

該行動主義者主張,尹錫悅政府在市場推動的成長願景方面,一直是「自相矛盾」的,特別是關於商業銀行儲蓄和貸款利率的政策,還有金融控股公司的執行長任命。關於執行長任命一事,南韓政府表示過質疑他們延長任期,並鼓勵他們在任期結束時「自願」下台。

政府的行動也收到一些正面回應,因為他們相關的措施是要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在公司被外界批評決策流程不透明時,這件事特別重要。

該行動主義者說:「但縱使如此,私人公司在選任主管時受到政府壓力,還是不符合私人部門推動成長之原則。」

資料來源: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biz/2024/08/602_38117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在不確定的全球經商環境下的董事會領導力-2025/07/18

這篇"Board Leadership in an Uncertain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是Rohan Williamson所寫、2025年6月19日在International Banker網站刊出的文章。以下分享一些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