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Leading for Tomorrow: Board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in Emerging Markets"是2024年11月19日在BCG網站刊出,Ron Soonieus、Burak Tansan、Marcos Aguiar、Elif Seçgin、Seckin Akar、Jeremy Hanson、Marcos Macedo與Sonia Tatar合寫的。
新興市場董事會如何更有效面對挑戰?這就是BCG、Heidrick & Struggles與INSEAD合作的一系列報告:關於董事會如何因應今日複雜趨勢與顛覆。BCG的完整報告,是根據全球444位董事、執行長的調查而來,其中有112位是來自於新興市場,另外還包括區域圓桌論壇。
有超過60%的新興董事說,他們的公司正投資新的永續相關技術,而已發展市場董事是48%。此外,16%的新興市場公司正在追求生成式AI所推動的併購,超過已發展市場的10%。
其他的發現還有:
雖然訓練落後,但是有履行承諾。雖然新興市場與已發展市場大多數董事都認為:董事會要為社會問題負起責任,此看法在新興市場越高:81%的新興市場受訪者視董事會要負主要或大部分責任,而已發展市場是75%。
與已發展市場同業數字差不多的優先事項。兩方都強調強勁的風險管理、利害關係人議合,以及彈性的長期資源配置策略。優先事項分為兩個特殊方式:
*整體來看,新興市場董事會花在永續教育(29%)的時間會低於全球平均(49%)。不過,他們知道需要取得關鍵永續資訊。
*永續更常會被視為單獨的議題,而非將之整合到整體策略之內。此顯示,難以展現其推動長期價值的作用。
環境帶來挑戰。氣候變遷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大—但在這些區域內的公司,是由已發展經濟體所設定的永續目標所治理。
其他關鍵的阻礙因素:
*取得綠色金融管道有限、其他融資吃緊。新興市場公司在能源轉型措施方面的融資差距,是已發展市場公司的兩倍。
*影響力來源不同。在已發展市場,通常員工會推動初步的永續措施,但在新興市場,典型是由監理機關與投資人,但跡象顯示,這才開始轉變。
*不同監理機關之間的網路。供應已發展市場的新興市場公司,面對到持續擴大的監管規定,而且各區域都不一樣。
*國際規定的影響,通常會被低估。比如,歐盟新的規定所適用的不僅是歐盟公司,還有從供應鏈擴散出去的連鎖效應。
在新興市場,一般性的公司治理實務大多尚未調整,以處理當今公司所面對的複雜挑戰。這不僅會使永續整合進治理結構變得複雜,也難以掌握其他新興趨勢—比如生成式AI、商業動態,以及地緣政治,這些都會影響到公司如何創造價值,還有創造到什麼程度。
除此之外,機構架構和立法與監理結構上的落差,加上政治現實,都讓公司缺乏外部支持或壓力,提升其治理標準。
其他複雜治理因素還有:
董事會不夠多元。這些區域的董事會傾向僅靠傳統的專業領域,因此在背景、專長、世代,甚至整體思維上大多相當同質。缺乏多元性,還有獨立董事不足,也會阻礙公司在快速變動全球環境下調適、維持競爭力的能力。
傳統、更「維持現狀」的思維。作者的圓桌論壇參與者指出,某些新興市場董事會守成的個性,似乎更關注維持現狀,而非推動有意義的轉變。
董事會-管理階層動態通常是業務性的,而非合作性。這種關係會阻礙對董事會必要的深入、坦誠接觸,以完全達成其監督功能,並推動對管理階層和公司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