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Translate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如果你不知道誰是績效不佳的董事,那或許就是你!-2025/10/28

這篇是由Bill Hayes所寫、2025年9月18日在Directors and Boards刊出的文章"If You Don’t Know Who the Underperforming Director Is, It Might Be You!"。以下分享一些內容。

在作者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的經驗裡面,很清楚的是大多數人不會不知道董事會上有績效不佳的成員。或許該董事無法出席會議,或許出席了但沒有準備或先讀資料,或許會議上沒有提供特殊或有幫助的見解,或許講一大堆獨佔了時間。

在PwC的Annual Corporate Directors Survey 2024裡,有49%的董事說,至少有一位董事需要替換,25%說是兩位以上。對長字輩主管的調查狀況更糟。PwC在2024年與The Conference Board合作的調查顯示,93%的高階經理人說,至少有一位董事需要更換,另外有78%說是兩位。

當你意識到自己已經阻礙董事會發展時,你會怎麼做?如果你確認是時候離開,你會有誠信不只離開,而是幽雅地離開嗎?

Dawn Zier當過執行長、也服務過董事會。她是The Hain Celestial Group的董事長、Prestige Consumer Healthcare and Acorns的董事,也是Spirit Airlines and GoHenry的前董事。另外她還擔任過Nutrisystem Inc.的總裁及執行長。

Zier相信董事應該要問自己。「董事會上有人在意我的評論嗎?人們會停下來聽我所說的嗎?我會透過教育與經驗讓自己知道最新發展嗎,還是靠的是數十年之久的實務作法?」

她還建議董事可以問這些問題:

*執行長、董事長和委員會召集人會在會議外聽我的意見嗎?

*執行長、經營團隊成員會認為我是一個受信任的顧問,而且我能建設性地在幕後給予指導嗎?

*我會持續進修那些對公司最為重要的議題嗎,包括AI、網路安全、產業以及監理趨勢嗎?

若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否」,那就顯示你的表現不如公司管理階層的預期程度。

Zier相信,自省能力是董事要具備的關鍵技能。她相信,董事應該持續問自己:「我的投入程度、精力以及投資是穩定的嗎,是上升還是下降?」

關於董事應該評估自身的標準,Zier相信分為兩個因素:溝通與加值。

Zier說,「董事會時間很有限。董事必須持續評估他們如何溝通。...他們會花太多時間到某一個問題、壓縮其他重要對話,使會議失焦嗎?他們會因為討論太細節而浪費了寶貴的董事會時間嗎—這些事情最好在會後再做討論為佳?」

關於加值,Zier說董事必須意識到—他們當前的績效與同儕相比、與自己過去相比如何。「沒有人告訴董事,若他們效能在下降,如何有效、驕傲地離開。我們總以為可以當很多年。但是,一如執行長任期是有限的,最佳的領導人或許在另一個領域未必如此,故我相信董事也一樣。」

則董事是否本就能夠做此寶貴的自我評估呢,就像他們精通於眾多的經商面向(比如做決定、策略、情緒智商以及合作)?Oshkosh Corporation的董事及治理委員會召集人Kim Metcalf-Kupres直白地說,「或許不。」

也擔任Vantage Elevator Solutions董事的Metcalf-Kupres說,「大多數在此層級的人沒有接受過太多指導或聽負面意見。他們覺得要總是『挺住』、拒絕展現脆弱一面。當然,縱使是最自我覺察、反思力的人,也都無法看清一切。每個人都有盲點。」

Kadant的董事與提名/治理委員會召集人、Enviri的審計與薪酬委員會成員Rebecca Martinez O’Mara相信,很多董事實際上本就具備自我評估的技能,這個技能或許可協助他們一開始就能成功。當然,她覺得大多數有自我覺察的董事,可由支持、實踐規範的環境而獲益。

擔任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產業服務總裁的O’Mara說,「會阻礙有效自評的因素包括,自我意識、過度自信,以及缺乏坦誠的回饋意見。若董事會討論不夠透明、或者文化不鼓勵誠實地反映,董事或許也會誤判其影響力。董事會應該要培養這樣一個氣氛—能開放地討論自我評估。」

有效自評的第一步,就是董事會能真誠地面對其效能及貢獻。

O’Mara相信,若你對自己誠實,就能從自評獲益,成為一個更好的董事。對此,是有一些結構化的工具可以協助的,包括會後反思日誌、向董事長或委員會召集人尋求一對一回饋意見,以及比較你的技能和公司策略優先事項。O’Mara說,「這些實務作法都會讓自評成為有生產力、可重複的習慣。」

Zier相信個別董事可透過整體董事會,找到誠實自評的路徑。這個流程的內容有:董事會所重視的關鍵領域,以及董事會技能矩陣。他還說,董事長和個別董事之間的溝通很關鍵。

Zier說,「若董事長能夠每年和每位董事討論其加值之處、投入程度以及服務能力,那會很有幫助。」

當公司發現自己身處在不同環境時,董事會的技能組合就需要轉變。董事會技能矩陣是辨明董事會落差的重要工具,並釐清每位董事可為董事會帶來的貢獻。這會為與董事長、提名/治理委員會、每位董事對下一階段開展坦誠的討論。

「董事下台仍被視為是某種污名,造成董事會總是無法發揮其全部的潛能。董事應該做10至12年這種假設早就過時了。不同的狀況需要不同的監督。董事會更新應該要每年做,而非視之為理所當然。」

Metcalf-Kupres說,「專業地、幽雅地做這件事。時機以及揭露要求都應該予以考慮。這件事不應該突然或戲劇性。每個人的聲譽都應該予以尊重和維護。」

資料來源:https://www.directorsandboards.com/board-composition/board-evaluation/if-you-dont-know-who-the-underperforming-director-is-it-might-be-yo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英國]FCA提議調整SDR為事業體「更多彈性」-2025/11/11

Responsible Investor在2025年 9月 15日報導,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對永續揭露要求(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SDR)提出「微幅變動」...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