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Translate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亞洲的永續報導】(1)新加坡延後中小型上市公司實施全面性氣候揭露;(2)香港ESG投資興起促使報導標準改善-2025/10/16

(1)新加坡延後中小型上市公司實施全面性氣候揭露 

這是The Business Times 在2025年 8月 25日關於氣候揭露規範的報導,看來也類似於歐盟有要延遲或降低標準。

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 Acra)與新交所監管公司(Singapore Exchange Regulation, SGX RegCo)已經將中小型上市公司大多數的氣候報導要求延後五年。

雖然原定所有上市公司要在會計年度2025年一月開始的會計年度製作符合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標準的氣候相關揭露,不是海峽時報指數(Straits Times Index, STI)的成分股且市值不到10億新幣的上市公司只需要在2023會計年度開始這樣做。

此次延期是聽從新加坡商業聯合會(Singapore Business Federation, SBF)於六月提出的建議。SBF這個傘型組織曾要求中小型上市公司遵循此法規的時間延後一到兩年,它引述回饋意見稱大多數公司對於按時完成時間表沒有信心。

Acra與SGX RegCo在8月25日的聯合媒體發布表示,市值達10億新幣以上的非STI成分股必須從2028會計年度起遵循該規定。

所有上市公司無論其市場規模或是否為STI成分股,從本會計年度起仍必須報告其營運排放(範疇1)以及其用電產生的排放(範疇2)。

媒體發佈表示,範疇1與範疇2報導仍是強制性的,因為這些是追蹤公司去碳化進展的關鍵資訊。

對STI成分股的報導要求維持不變。它們必須從2025會計年度起持續揭露其範疇1與2的排放,還有符合ISSB標準之治理、風險與策略的其他氣候相關要求。

新加坡監理機關在8月25日也確定,從2026會計年度起,STI成分股必須報告其供應鏈產生的間接排放(即範疇3排放)。對其餘的上市公司而言,範疇3報導要求維持自願。

SGX RegCo去年九月在審查範疇3排放的報導要求時表示,鑒於回饋意見表明衡量及報導它們有困難,不過補充說它打算從2026會計年度起優先讓「大型發行人」報導這些間接排放。

這家監理機關表示,STI成分股將持續帶頭努力實施其他符合ISSB的氣候揭露。

雖然對STI成分股的報導要求維持不變,但是對範疇1與2排放的外部有限確信已經延後兩年到2029會計年度。該規定也適用於其他上市公司。

外部有限確信指的是由獨立第三方來評估公司永續報告內所公布的資料。

徹底改變

這些徹底改變是三層結構的一部份,監理機關已依市值採取分階段的報導義務。

新加坡監理機關說,延長時間表有助於公司發展報導能力。他們也考慮了不確定的全球經濟局勢和回饋意見,以便更多顧及氣候報導內各種不同層級的資源以及準備就緒。

新聞稿表示:「由於更新的要求,公司因發展氣候報導能力,更有能力平衡遵循成本,這對於較長期維持其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是必要的。公司也應持續將其發展軌跡與2050年新加坡淨零目標一致。」

然而,報導時間表的推遲使得新加坡報導制度落後於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已強制在其主要市場上市的大型公司,從2025年開始報導符合ISSB的揭露,而其他上市公司則須從2026年起這樣做。在其創業版(ACE market)上市的小型公司(類似新交所的凱利板)則被要求從2027年起揭露。

非上市公司

強制要求大型非上市公司提交符合ISSB的氣候報導也將延後三年。

不同於原定時間表的2027會計年度,年營業額至少10億新幣且總資產至少5億新幣的非上市公司,從2030會計年度起才須進行這些揭露。

範疇3排放報導在接到進一步通知前維持自願性,不過對範疇1與2排放的外部有限確信則從先前的2029會計年度延後到2032會計年度。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imes.com.sg/esg/singapore-delays-full-climate-disclosures-small-and-mid-sized-listcos


(2)香港ESG投資興起促使報導標準改善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在2025年 8月 26日報導關於香港推動ESG報告的狀況。

顯而易見地,眾多全球家族辦公室及財富管理業者的當務之急是投資於對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具備堅定承諾原則的公司。PwC在2024年一份針對家族辦公室交易的全球研究發現,2022年初「影響力投資」首次超越傳統選項,此後一直都維持在50%之上。截至2024年六月,再生能源和永續農業合計超過所有家族辦公室交易數目的一半以上,就價值來看則佔49%。

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正追蹤這項轉變。2024年,香港永續金融倡議(Sustainable Finance Initiative)調查了100個家族辦公室的代表後發現,受訪者中的26%有超過一半的投資組合是投在影響力或ESG主題的計畫。

鑒於人們的高度興趣,透明度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重要—然而,香港沒有明確法規對付漂綠,即操作不實傳達或扭曲特定計畫或產品真實永續性。

儘管如此,今年一月經營香港證券交易所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 HKEX)發布香港第一份氣候相關揭露要求,針對股票高度契合所推薦之國際標準。該守則涵蓋治理、氣候相關風險、排放、資源消耗、勞工權利、反貪腐措施以及產品責任。除此之外,目前要求發行人每年公布ESG報告,涵蓋期間與通常的年報相同。

雖然港交所的架構包含很多重要領域,實際風險或已知的疏忽所引起的新問題不可避免地將會持續出現。

美博香港法律事務所(Mayer Brown Hong Kong)的合夥人Allison Lee說:「對於身處多個司法管轄區且面對不同或不一致報導要求的公司或投資人而言,這特別具有挑戰性。但是保持警覺,與不斷變動的法規並駕齊驅以及市場發展只是過程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有效將ESG目標納入投資策略及報導義務,並確保持續遵循。最終,除非公司能掌握流程以提供正確與有意義的資訊,揭露要求不會有效。」

通常報導的問題源自於缺乏ESG專業知識及資源不足。對投資人來說,尤其是直接投資非上市計畫的家族辦公室,可能造成對於標的公司風險概況及其後續價值在了解方面的落差。

為避免這種情事,引進顧問或其他諮詢專家來協助相關資料管理及評估,這件事說得通。

Lee說:「家族辦公室應該聚焦於創造一個健全的治理架構和流程,將ESG考量融入其投資分析和持續的投資組合管理。(這有助於)決策、執行定期評估以及溝通結果,從而維持當責性、培養共識和提升透明度。」

她還說,這些流程應該也包含關鍵績效指標,以評量投資的ESG目標,並識別關注領域或需改善之處。

留意海外發展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最終和香港與中國大陸政策或監理轉變有關。

Lee說:「ESG新聞資源數之不盡,有立法討論、訴訟及趨勢主題文章。再者,法律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顧問公司持續擔任特定司法管轄區的追蹤者並且不時發布更新。」

在這方面,另一個寶貴的資源就是香港中文大學(CUHK)的全球商業永續指數(Global Business Sustainability Index),該指數加上相關的報告提供不同產業ESG績效頂尖公司的最佳實務範例。該指數鼓勵投資人審視標的公司的永續主張,並檢查是否有具體、可衡量目標的支持,而且與全球架構對齊。他們也應該評估這些正確原則是否植入核心的營運模式或只是被視為建立周邊品牌,並堅持充分地詳實報導結果。

這是確保投資推動實體變革的一個方法,也是賦予更多公司權力進行及時報導、強化揭露與大規模推動公司永續發展所有廣泛措施的一部份。

香港中文大學商業永續中心的總監盧永鴻(Carlos Lo Wing-Hung)教授說:「實際操作訓練結合包容和務實的策略可協助香港的ESG揭露從遵循式的方格打勾轉變為由下而上重大改變的實現者」。實現這件事的關鍵第一步是將ESG概念及適當的量化方法更全面地拓展到非上市公司。

盧教授說:「為此,我們需要量身訂做的資料蒐集工具和建立能力計畫,以改善其實施、資料追蹤及揭露的準備程度。展現最佳實務的正面影響力可以強化公司聲譽、員工敬業、風險管理,以及最終的財務績效。」

資料來源:https://www.scmp.com/news/people-culture/trending-china/article/3322466/china-delivery-man-greets-us-teacher-i-love-you-lift-pair-tie-knot-5-months-later?module=perpetual_scroll_1_AI&pgtype=artic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英國]FCA提議調整SDR為事業體「更多彈性」-2025/11/11

Responsible Investor在2025年 9月 15日報導,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對永續揭露要求(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SDR)提出「微幅變動」...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