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rim Agaci 在2024年 8月 12日有這一則” Rising Shareholder Activism Challenges Singapore's Corporate Governance”,介紹新加坡近來的股東行動主義趨勢。
新加坡公司治理最近受到嚴格審視,特別是在股東爭議升高之際。這個以嚴格監理架構聞名的島國,當管理階層與股東之間衝突變得更普遍時,面對到挑戰。
這些爭議通常會因關鍵問題而起,像高階經理人薪酬與公司控制。許多股東正提高對公司透明度和當責性之要求,顯示了歷史上對管理階層較消極的態度正在轉變。當機構投資人現在行使其投票權而大幅影響公司決定時,這就特別明顯。
公司治理指的是控制、指引公司的制度、原則與流程。它規定了決定公司事務的規則及程序。關鍵要素包括了董事會與各式利害關係人(包括股東)的角色。有效公司治理對於確保公司能有效地與道德地經營而言,十分關鍵,繼而帶動經濟穩定。
最近受到高度注目的案例(比如涉及當地大公司的),突顯了董事會與股東權力動態之間的緊張。股東開始瞭解到:他們的影響力比先前所想的還大;他們可退回管理階層決定、或甚至提出對治理實務的重大改變。
比如新加坡最大電信公司—新加坡電信(Singtel)一案,激起了投資人之間的對話。關於高階經理人薪酬包裹的問題,引發了股東開火。某些人在比較公司績效之後,表達了對超額薪酬包裹的不滿。批評者主張,這些薪酬結構與公司財務結果並不一致,因此呼籲董事會要有更嚴格的控制及透明度。
監理機關也正投入關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宣布要加嚴公司治理架構的計畫,確保它們能反映全球最佳實務。這包括強化董事會的責任,以及加強透明之監理。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冬海集團(Sea Limited)所涉及的爭議,這個以電子商務和遊戲經營聞名的科技巨擘。不滿的股東最近提出了公司財務報導和治理實務相關的問題。某些人控訴管理階層的明確度與當責性不足,並呼籲改革及強化對投資人的溝通。
專家表示,這些爭議反應了更廣的趨勢。首先,投資人對其權利及責任之意識是越來越高了。對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標準的強調,已對企業帶來了新的壓力—不只是財務績效,在道德與永續上也是。
新加坡證交所(SGX)對於推動良好治理正邁開大步。SGX已針對教育股東其權利提出了相關措施。這包括這些相關倡議—告知他們投票流程,以及他們可如何在股東會上行使其影響力。
股東行動主義正在興起,這指的是股東採取行動以影響公司經營。投資人正運用其股份來影響改變、更積極地參與股東會,有時候還會請外部顧問代表他們表達。
董事會多元性是另一個新興議題。股東正在加強對更多元董事會之推動—具不同背景、技能與觀點的董事會,以協助推動更佳的決定。公司會從多元觀點獲益,帶動財務和社會兩面績效之強化。
同時,高階經理人方面持續引發爭議。股東現在經常會問薪酬包裹的正當性,特別是當公司績效不佳時。許多人主張透明度是關鍵;股東應該要搞清楚:薪酬與公司績效和整體市場條件之間是如何一致的。
另外一個問題是:在新加坡公司常見的雙重股權結構。此結構可給予創辦人或高階經理人不成比例的投票權,忽略了小股東的權利。批評者主張,這可導致多數暴力,即廣大股東的利益被忽視。
為減少這些疑慮,新加坡政府指出,會審視治理公司實務的現行法規。其目的是加強對揭露的管理,並強化對公司最高層的當責性。
業界之倡議也支持股東教育。工作坊、研討會與資源旨在賦予個別股東知識,讓他們在公司治理討論上能有意義地參與。這些措施都是必要的,因為很多投資人或許會感覺與決策流程脫勾。
公司也正在因應。有幾個組織已經開始納入全面性的利害關係人議合策略。藉由不只與機構投資人溝通,同時也考慮更廣的業界利益,公司可培育善意並建立信任。
整體來看,公司治理與股東動態之演變,突顯了當責性越來越重要。股東對其投資不再只是一個消極的觀察者,而是堅持改變與釐清的積極參與者。
新加坡長期以其健全的公司治理為榮。然而,目前的挑戰突顯了需要持續改善與調適。隨著股東行動主義升高,對經營團隊而言,要積極處理投資人問題比過去更為重要。未來可能會看到公司更努力於達成監理指導方針與投資人期待,並在面對動盪時刻追求透明與議合。
在比過去更注意公司實務之下,企業必須善用此機會以身作則。股東消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公司領導人接納此轉變的時候了,與股東合作一起邁向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