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alie Runyon在2024年 5月 21日的Thomson Reuters上有這一則" How to conduct human rights impact assessments as part of company ESG programs"。有助於我們看到ESG的另一面:社會、尤其從人權的角度看對企業的影響。
今年初,Thomson Reuters Institute預測,公司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策略會從一時流行進入實質經營,部分是因為環境與社會問題本身開始在公司供應鏈內的重要性方面匯聚及成長。
的確,歐盟提議的公司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CSDDD)使得供應鏈與人權問題成為主流。人權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問題,包含有生活工資的權利、原住民社區權利、良好工作條件(包括合理的工時與休息)、乾淨水和衛生的權利、防範童工和強迫勞動,以及乾淨和健康環境的權利。
公司越來越需要為人權負責
普衡(Paul Hastings)法律事務所人權專家及訴訟實務合夥人Tara Giunta說,雖然人權一開始被視為國家要保護的責任與義務,但最近幾年,也越來越重視企業在這方面如何盡其義務。這部分是因為某些大型跨國公司因為從1980年代開始的不佳人權紀錄及貪腐相關危機,而被視為也要負起責任,比如從1984年美國聯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在印度博帕爾工廠的化學氣體外洩事件,到1989年埃克森美孚(Exxon)的Valdez號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
在1990年代,許多國家提高了他們對反貪法律的執法,比如海外反腐敗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此法在美國通過並造成公司聲譽與財務重大影響。在此時期裡,許多人開始更加認識到:公司與政府需要為人權負起責任,以作為其道德營運更廣承諾的一部分。
最近十年看到:當違反人權事件通報持續出現下,人權成為了企業更核心的人權問題。普衡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給企業和政府的指導方針之人權章節所做的案件分析顯示,有超過50%的案件是包含有違反人權相關控訴。更特別的是,有兩個產業最常出現—製造業(206件案子中的44件),以及採礦和採石業(206件案子中的40件)。在206件控告案裡,有超過40%是人權盡職調查不足。
給公司的指引
根據Giunta,人權會觸及公司運作、營運與業務每個領域,故對此可提供更有效的角度看待其ESG和人權相關的風險。「大多數公司,特別是跨國公司,有完善的法律與遵循部門處理相關風險(比如反貪與反腐、制裁、網路資訊),可用來納入人權。他們需要調整以確保能處理實際和潛在的影響,而不只針對企業的法律和財務風險。」Giunta還說,公司不再能只提出聲明與表態而已。她指出,「他們必須採取可信、具體且有明文影響的行動。」而這代表要將人權納入更廣的風險管理及遵循系統。
根據Giunta,在此流程中更具體的步驟應該包括:
*進行人權影響評估—人權影響評估可協助辨識及優先重視(實際與潛在)違反人權的不利結果,並找出有效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根據Giunta,此類影響評估典型的要素,包括審視適用的國際人權法規、依需求向內外部利害關係人諮詢,以及辨識哪些人權問題對公司、其供應鏈還有可能受影響的不同群體而言是最重要的。根據這些評估,再來公司就可決定最佳措施,以避免、防範、減少或補救這些潛在及實際的不利影響。
*將人權問題整合到更廣的遵循—企業可利用反貪、行賄或其他遵循計畫來處理ESG與人權風險領域。Giunta說,「縱使處理人權最值得稱讚的措施需求,都會影響其他風險,比如舞弊、貪腐與洗錢。」設置關注這些遵循領域的系統及流程,再將之整合到其他國際監理的其他遵循領域(包括納入盡職調查作業內),是一個最佳實務作法。
*追蹤新興風險—具備追蹤新興風險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個方法是,一年一次或一年兩次舉辦領導人會議(包括適時與內外部專家)以處理新興風險領域。這些風險應包含真實的風險,以及不太可能發生的、但一發生就會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風險。
*預測「黑天鵝事件」—俗稱的黑天鵝事件已進化成灰天鵝,意味他們不再被視為遙遠及或不可能發生。比如,五年前,大多數公司都沒料到有全球疫情,讓整個國家與經濟封閉數個月。儘管這或許不是會爆發的危機,但組織建立一個流程與協議來處處理激烈的危機的這個事實,是關鍵。
在今日的經營局勢裡,公司無法再承受在其營運與供應鏈內忽視人權的後果。透過一些措施(比如影響評估、整合人權到遵循計畫內以及對危機作準備)來積極評估及減少人權風險,對公司維持其道德實務、保護品牌聲譽,以及確保未來長期永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資料來源:https://www.thomsonreuters.com/en-us/posts/esg/human-rights-impa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