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字輩主管的AI準備度
MIT Technology Review Insights在2024年5月29日介紹了他們最近的調查結果,想瞭解公司資料基礎是否準備好:從生成式AI獲益,以及為此科技建立必要資料基礎設施之挑戰。在此,他們從300位高階經理人、高階科技主管之調查中獲取見解,另外再與四位領導專家進行深度訪談。
資料整合對AI準備而言是極其優先的。在調查裡,82%的長字輩主管和高階經理人同意,「擴大AI或生成式AI的使用案例以創造企業價值,對組織而言是最重要的事。」受訪者表示,在達成AI準備上第一名的挑戰就是資料整合與管道(45%)。關於資料整合方面的挑戰,受訪者表示有四個:管理資料量、將資料從本機移到雲端、即時取得資料,以及管理資料之改變。
高階經理人高度在意的是:資料管理挑戰以及長久的解決方案。在受訪者方面,83%說「組織已確定了必須整合眾多資料來源,以實現AI措施。」雖然最近數十年依靠資料的科技推動資料整合與蒐集計畫,但這些典型上是針對特殊使用案例量身訂做的。然而,公司正在尋找可擴大規模、與使用案例無關的:有82%的受訪者優先重視的方案是—在未來能持續運作,無論我們的資料策略與夥伴會如何改變。
資料治理與安全,是受高度監理部門最在意的事。資料治理與安全問題,在資料準備挑戰上是第二常見的(44%受訪者如此說)。受高度管制產業的受訪者,有二至三倍的可能性會說:資料治理與安全是一大問題,而資料長會比其他長字輩主管,有多兩倍的機會視其為挑戰。而作者訪談的專家同意:資料治理與安全,應該從所有AI策略開端時就加以處理,以確保資料能適當地使用及評估。
資料來源: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4/05/29/1092235/ai-readiness-for-c-suite-leaders/
(2)Accenture已設AI長九個月了—其他公司思考增設此職位的建議
這篇是由Erica Sweeney所寫、2024年5月31日於Business Insider公佈的報導。主要是訪談Accenture的AI長Lan Guan,談設計與設置此職位的議題。
*AI長是領導公司AI策略的長字輩主管
*Accenture說,對此職位的關鍵要求就是:知道如何利用此科技推動成長
*本文訪問企業領導人,瞭解他們如何測試及使用AI
Accenture在去年九月設了AI長一職,Guan說,其任務是「讓AI成為策略的中心。」隨著越來越多公司接受AI,Business Insider請Guan談談高階經理人如何決定:他們是否需要A長、以及如何支持這個角色。
問:AI長典型上參與什麼事務?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這是推動公司整體AI策略的長字輩主管。對所有組織重要的是,有一位專任的主管,並與其他科技主管合作下,一起推動全公司的策略。
另外一個面向就是負責任的AI治理—確保這是在公司內部發展科技基準的標準。這會推動遵循、治理以及標準化。
問:公司領導人可如何決定是否需要AI長?
你不應總是靠自己的直覺做決定。你需要的是經驗基礎方法支持決定,藉此瞭解其決定的風險。公司如何使用AI推動成長?
這沒有標準答案。這要看公司屬性而定。你需要選擇合適的領導人。
問:公司領導人對AI長應該注重什麼特質?
這個主管必須有跨領域的技能組合。科技只是基礎而已。
你不能只有一個超強的技術專家而已。你需要瞭解AI相關的所有領域,範圍從資料到診斷AI,再到機器學習、深入學習,以及其後的事宜。
他們也需要是能激勵人心的領導人。我們是在高度動盪的環境下工作。人們需要的是領導人的主管,善於培養人才、成為影響者,以及清楚表達。
合作也很重要。這個職位不是坐在密室裡獨自運作。他們必須與每位長字輩主管高度合作。
這個職位結合了策略、科技、以及人員變革管理。
問:公司領導人可如何設計AI長以邁向成功?
創造一個培育、涵養的環境,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角色。讓這個主管熟悉新環境。比如製造公司聘僱AI長,則重要的是參訪各個工廠,與在工廠工作的同仁交談而獲得第一手經驗。
第二部分就是有一個創新文化。我發現有很多公司仍試圖理解這代表什麼。因為這個角色是新的,我們或許會打破常識。有創新思維會讓這個主管有更多空間嘗試新事物、引入新科技。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hief-artificial-intelligence-officer-job-skills-required-2024-5
(3)AI長能替代現有長字輩主管嗎?
這篇是由Tim Keary寫的"Chief AI Officers Are Taking Over the C-Suite – What’s Next?",於2024年4月23日Techopedia刊出。
AI長是一個新興職位:根據Financial Times,AI長在過去五年間增加三倍。
現在,對AI長職位的興趣的高長,突顯了AI為中心的技術成為長字輩主管層級的焦點。採行者認知到,新的領導需要善用這項科技才行。但這個職位對日常營運意義是什麼?
Info-Tech Research Group的首席研究主任Brian Jackson說:「科技業的AI長被期待要提供策略領導、道德指引及創新架構的能力。」
實務上,這包括的不只是辨識要投資哪些工具及專業,以強化組織機器學習模型,還有建立一個AI友善的組織文化,倡導道德與負責任的AI發展,並發展相關機制,以避免法遵風險的方式來蒐集和處理資料。
AI長興起所帶來的一個大問題是:是否這個職位是必要的—亦即是否現有的職位,比如技術長(傳統上管理技術策略者)足以涵蓋?
這個答案主要要看組織營運依賴AI發展的程度而定。
對大多數組織而言,精通AI的技術長或資訊長可能就夠了,但對於在激烈競爭產業裡的領導性公司,AI長可就是重大資源。
生成式AI新創企業Galileo的共同創辦人Yash Sheth說:「如果AI已成為關鍵角色、AI能推動企業核心業務,則就有必要設置AI長。」
「AI長的角色應該關注組織的AI願景、將AI拓展到公司各處、指導組織策略並與政策和治理團隊合作,以協助AI措施成功。」
對大多數組織而言,不是一定要設AI長,但對想要強化AI帶動營運的公司而言,這就頗為寶貴。
Jackson強調,技術長未必不能達成此任務:「技術長傳統上關注於執行技術策略,為客戶產出外部價值。若策略部分包括有AI、但不需大幅投資建立新AI技術,則或許將之納入技術長的職權範圍內就好。」
畢竟,並非每個執行長或技術長都有必需的實際經驗,可跟上最新AI創新—無法跟上產業的腳步。
資料來源:https://www.techopedia.com/news/chief-ai-officers-are-taking-over-c-suite-whats-next
(4)越來越多的公司正急於招聘AI長,但是否真的需要?
這篇是由Mike Murchison所寫、2024年4月23日Entrepreneur刊出的"More Companies Are Rushing to Hire A Chief AI Officer — But Do You Need One?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當AI趨勢越來越普及時,這還真是每個公司都要思考的問題。以下分享一些內容。
今年春天,美國政府採取了前所未見的一個措施:要求每個美國機關都要任命AI長。這是在許多不同產業公司領導層增加了類似職務之後。
對於想整合AI的公司而言,此舉是正確的方向,但這可還不夠,光期待AI長靠自己做好工作,是短視的。
當企業面對巨大科技轉型時,通常直覺反應就是堅持其所知的:任命一位新的高階經理人負責,並希望他們解決所有問題。但就AI而言,要真正生根,需要企業內所有層級的人員都參與、並開始創新,而不是等長字輩主管守門人命令。
事實上,將AI整合到公司最快的方法,或許是乾脆跳過AI長。
最有用的比較,就是過去十年曾出現的任命數位主管,監督網路和移動科技的數位轉型。回頭去看,這件事頗怪。
專家說數位長是下一個重大的高階經理人,但通常不過就是妝點門面—特別是當大多數員工都具備一些數位技能時。最近幾年,公司已放棄設這個職位、或併到其他工作上去。在數位時代創立的企業,根本不需要這個職位。
同樣的,AI時代裡創設的企業,其實不需要特設一個經理人監督AI。這是多元的。像作者的公司,這個科技本就納入了整個組織的日常營運裡,不需要特設一個單獨的職位。
則,傳統公司如何在整合科技上有真正的進步?
考慮一下以由下而上的方法取代由上而下組織回應。對想要使用AI轉型公司,首先就是觀察你已經招聘的職位,並選擇一些目前AI代理者可做的工作。
客戶服務是一個好的起點—今天AI代理者可與人一樣處理多數問題。另一個有用的領域就是初級資料分析,這通常是從報告中提取資料。之後再編碼。
下一個階段:這些部門組成一個小型卓越中心,對整個組織分享AI知識和最佳實務。團隊成員可以教育企業內其他成員:如何使用及與AI合作。AI就會整合到日常業務營運,而這是僅由上而下的方法很難達成的。
公司度過AI轉型上是沒有唯一的最好方法。對傳統、大型企業而言,採取並行的方法(結合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或許會更合適。
(5)你公司需要AI長嗎?
這篇由Ian Swanson所寫的"Does Your Company Need A Chief AI Officer?"、2024年5月23日在Forbes刊出。其中提到一些職位設計,現在公司不常見,但是值得參考的。
由於人工智慧(AI)快速成為主流,使美國政府為安全發展AI而制定了新的指導方針,而這可能會對長字輩主管產生影響。在2024年三月,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OMB)提出了備忘錄,規定聯邦機構治理AI使用的一系列實務及要求。其中要求有:每個機構必須在此備忘錄發表60天內指派AI長(CAIO)。
AI長的任務是要制定、監督及落實其機構安全及負責任的AI使用。這也會與其他機關協調(包括商務部與國土安全部),並定期向OMB的監理者報告其進展。
事實上,企業在過去十年間一直在使用AI,換言之,是在政府瞭解這新科技領域之前頗長一段時間。一如其他技術之轉型—比如行動裝置、軟體即服務以及雲端,真正瞭解AI的開拓者、並能成為AI總監(directors of AI)的人非常少。當AI更普遍及更有影響力時,對單一經理人而言,負責的範圍會變得太大—不管是AI總監或AI長。
相對於AI長,私部門組織應以AI安全總監、或甚至可能的CAISO的方式,來補強現有的AI總監。此結構不僅符合AI對整個組織影響的複雜性與廣度,也能確保對兩個重要而獨立的AI領域,有更聚焦、有效的監督:
1.發展與部署
2.安全與治理
AI總監的角色應該聚焦在引導AI技術之發展、設計與部署。此焦點允許透過AI來追求創新、營運效率及競爭優勢,並確保組織仍站在技術進步的前端。
相反的,在AI安全、治理的領域,是要保證一個明確、同樣專業的領導角色。AI安全總監應該要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監理局勢、處理道德考量及落實健全的安全架構,以減緩與AI部署有關的風險。此角色的重要性是:要確保AI科技會負責任地、道德地使用,並符合現有及新法規。簡單地說,為管理AI裡出現的新風險,組織現在必須投資此領域,並瞭解這是未來幾年將安全納入營運模式架構的路徑。
對AI專業知識不斷增長的需求,超越了目前的供給,故造成巨大的人才落差。McKinsey一份報告警告,人才短缺會阻礙AI發展,因為公司試圖要採用比訓練員工速度還快的科技。藉由將此領導職分為兩個各有焦點的職位,組織可更有效減少此挑戰。
每個角色都需要特殊的技能與知識組合—AI總監需要熟悉如何辨識及利用AI機會,而AI安全總監必須精於風險管理、監理遵循與道德考量,並對AI及其特殊的複雜性有基本的瞭解。此分工可有更針對性的招聘與發展策略,並強化各領域內專業知識之培育。
有一個專任的AI安全總監,更能面對不斷變化的監理環境,確保遵守當前的規範,同時又快速適應立法轉變。對遵循採此積極的立場,可確保組織免受名譽損失、法律處罰及營運中斷。
最後,分兩個不同的職位,可促進卓越的營運及永續的競爭優勢。藉由確保AI之發展及部署是受健全的道德和安全架構所支撐,組織就能更有信心、更有效地利用AI科技。
(6)協助長字輩主管面對生成式AI
這篇是2024年3月4日在Information Week、由Jed Maczuba所寫的"Help Your C-Suite Colleagues Navigate Generative AI"。有助於科技長幫長字輩主管瞭解AI的新發展。
科技長(Chief technology officers)是讓長字輩主管瞭解生成式AI的關鍵。以下作者提出五個方法,是資訊長可用來處理此科技對組織之影響。
1.建立知識基礎
大多數長字輩主管都聽過AI,但是真正知道的不多,因此要由科技長協助她們判別虛構與現實。為做出明智的決定,長字輩主管需要越過炒作,關注於透過採行及執行AI科技而提供給組織的寶貴見解。
比如,科技長可說明生成式與分辨式AI之間的差異。這個區分是很重要的,因為不同的AI代表非常不同的資料學習方法。生成式模型可用作資料生成之類的任務,而分辨式模型則擅長於分類與預測任務。
2.以企業價值討論
記住,長字輩主管最感興趣的是:AI如何強化效率、增加股東價值。
比如,在財富管理,使用這個工具彙整會議紀錄、擬定會議議程、排定客戶審查會議,以及詮釋政策等,都是第一代人工智慧助手的任務。更進階的會對公司營運與客戶接觸有更大的影響,包括使用AI主動解決個案需求、建議下一個最佳行動、發起居家辦公行動、建立自訂的工作流程,以及對投資組合績效取得見解。
3.提高公司內部的肌肉記憶
從行銷與銷售到營運、法務以及人資,生成式AI潛在的應用是無限的。鼓勵跨領域與部門的員工(包括經營團隊)使用此科技,會讓她們對於組織潛在價值與風險有更深入的瞭解。此後,就進入實驗的第二階段,可包含其他人建立、經許可且訓練過的生成式AI模型,讓組織易於落實。這個階段的方法不僅會協助組織形成他們的AI策略,對某些組織而言,亦可作為在內部建立應用的管道。
4.針對可接受的AI使用及品質控制,建立指導委員會
法務、諮詢、人資與溝通都應該參與指導委員會,而此委員會要針對適當的AI使用及會引發風險之處,建立組織政策。同樣的,每間公司都應該具備機制以持續監控和改善AI措施,還有具備政策實行機制。
5.讓資料彼此關聯
無論任何產業,技術長都站在領導長字輩主管討論的絕佳位置:如何讓資料與AI應用緊密相連。科技長瞭解,資料是推動AI採行與否的關鍵,因此資料保護是最重要的。這意味著:讓長字輩主管致力於讓生成式AI推動工具非常安全的投資,也致力於保護資料和防範未經授權取得敏感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