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PMG調查:長字輩的網路主管對防禦樂觀,但很大比例最近有遇到網路攻擊
2024年5月13日在Yahoo!Finance網站上刊載了Newsfile Corp.所提供的KPMG的調查。這份調查是針對200位長字輩網路主管所做的,受訪公司營業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有40%說,他們公司最近有遇到網路攻擊,造成安全漏洞,而38%經歷過一至三次的攻擊。大多數安全主管(76%)擔心過去一年新網路威脅的更加複雜化,特別是過去一年有經歷到網路攻擊的受訪者。最擔心的事項包括:來自於組織化網路犯罪集團之威脅、員工和締約者的內部人威脅,以及個別的駭客。
有趣的是,有經驗到最近網路攻擊的安全主管,有可能對其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s (SOCs)風險領域之監督及威脅之準備感到滿意。特別是:
*73%的安全主管表示,對SOCs瞭解組織風險領域及漏洞,感到高度滿意。
*86%的安全領導人對於SOCs就未來複雜性之準備,感到滿意。
*90%說他們的SOCs可完全看到整個組織的風險領域及漏洞。
該調查也強調,網路安全上AI基礎的自動化是越來越重要。有三分之二的安全主管認為,AI基礎的自動化,對於領先新威脅、提高SOC的敏捷和因應能力,是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AI對所有安全功能而言也是「改變遊戲者」,包括身份管理、監控、預測分析及異常偵測。此外,有72%的安全主管稱自己是新網路安全方案及服務的「首波採行者」,同時AI可能在推動這種心態上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AI基礎的自動化被視為對SOCs有利,但主管評價信任AI建議之可信度是最重要的事(38%),其次是員工對可能失業之反彈(30%),以及建立AI支持所需的文化變遷(30%)。以及有29%擔心,會帶動新的網路安全威脅與漏洞。
該調查也指出了安全主管所面對的幾項挑戰,包括營運面問題,比如安全、資料品質及競爭力(30%);對低度警示和真正威脅的疲勞(30%)、監控周邊(29%)以及威脅偵測/矯正之延遲(24%)。近三分之一(32%)說,他們的SOCs難以判斷威脅與漏洞之嚴重性。
關於資源,有三分之一(33%)表示,人員不足是一個大問題,48%說可能是個問題。更多人說的「大問題」有:留住及吸引人才(47%)、維持最新的知識/訓練(46%)及缺乏專業技能(45%)。
然而,該調查顯示,大多SOCs的主管預期,他們的人員與預算在未來兩年會增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安全主管說,他們的SOCs人員與預算會增加,而大多數(87%)預期,增加幅度至多20%。主管說,他們當前的年度SOCs預算平均是1460萬美元,最常見的用途(37%)是作預防與偵測。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yahoo.com/news/kpmg-survey-c-suite-cyber-100000883.html
(2)與網路防禦能力差的中小企業合作,會有風險
Chantal Kapani在2024年5月9日有這一篇"Businesses at risk from SME partners with weaker cyber defences"。對於企業間合作關係而來的網路威脅,值得參考。
根據IT支援供應商AAG的2024年2月資料,約三分之一(32%)的英國企業說,去年遭受過網路攻擊或入侵—中型企業的比例上升到59%、大企業是69%。
Hiscox的年度Cyber Readiness Report 發現也呼應這個調查結果。該保險公司的研究顯示:對小企業(員工人數不到10人)的網路攻擊,在過去三年間從23%升至36%。
不過,中小企業看來對網路犯罪威脅的嚴重性意識不足。
另一份由網路保險公司Cowbell所做的研究發現,32%的中小企業執行長頗有信心—網路攻擊不會影響他們經營的能力。
此外,有10%的受訪企業主管說,他們沒有必要強化網路安全防禦機制。
提及瞭解和減少網路風險,中小企業把頭埋進沙子裡的這個事實,會危及大企業,因為中小企業會與大企業合作,會透過「交互關聯性」轉移過去。
Cowbell的英國核保總監Claud Bilbao告訴Insurance Times:「當企業接納科技進步以強化效率和成長時,他們之間的交互關聯性越來越高,整個營運上有非常多的接點。」
「但是此交互關聯,也會帶來巨大且升高的網路風險—更多的接點也會加大每個裝置的漏洞,讓犯罪者有可能潛入。」
因此,中小企業對於他們往來的所有大企業而言,都是網路安全風險,特別是Cowbell的研究指出,77%的中小企業並未具備任何企業內部的網路安全機制。
Beazley Digital的區域經理人Matthew Norris解釋說,中小企業「通常安全系統較弱,被犯罪者視為好入侵的對象。大公司會給中小企業網站進入權限,以便進行服務,但這就給了駭客入侵大公司的機會。通常,大公司在意的是前端,而非後端(承包商會進去的)。」
而這就會引發第三方網路攻擊,即網路罪犯鎖定承包商、供應商,藉此取得公司夥伴或客戶的敏感資訊。
「作為許多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小企業若安全系統弱的話,就是駭客進入大企業的跳板。一個弱的承包商,可能會讓數個大客戶被鎖定。」
Bilbao同意,企業系統日益複雜下,會引發網路罪犯可利用的潛在安全落差,比如,由第三方IT供應商所提供及維護的網路、軟體與硬體。
這些供應商通常有權限可進入客戶的IT基礎設施,包括敏感資料及關鍵系統。
Norris說,許多中小企業並未意識到網路罪犯所帶來的「威脅程度」。繼而,這會影響到網路保險在這一群人的滲透率,並阻礙他們利用許多保險公司提供的預防措施之能力。
2023年四月英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發佈的Cyber Security Breaches Survey 2023呼應了Norris的看法,他們發現,僅6%的微型企業、11%的小企業有網路保險。
該報告也顯示,29%的微型企業、33%的小企業以為:在更大的保單裡已包括網路承保範圍,但現在很多商業保單標準作法是全面排除。
網路保險公司CFC在2024年一月對Insurance Times說,估計英國有買網路保險的中小企業數才15%。
(3)資安長不斷變化的角色,以及對新執法時代做準備
Orrrick網站在2024年4月24日有這一則報導。隨軟體即服務和資料幾乎成為每家企業的核心,資安長被認為要負責的,不只是公司網路及遵循,還有參與銷售流程,以提供數位產品安全之保證。這一篇就是Orrick的Aravind Swaminathan與Kroll的David Dunn談新局勢發展。
資安長的角色面對到很多挑戰。根據FTI Consulting的調查,有82%的資安長說必須在董事會前講美好的遠景、58%說難以向高階經理人溝通技術概念。
約有三分之一的高階經理人相信,他們公司的資安長提出過份樂觀的圖像,而同比例者認為,他們的資安長不願表示安全漏洞的憂慮。這是有共通點的。
根據FTI Consulting最近的調查,溝通不良仍然存在,且有近半的高階經理人及資安長會說,他們的優先事項並不一致。不過,幾乎所有(98%)高階經理人支持對資安長要有更多訓練,特別是在溝通方面。
Swaminathan建議:資安長和法務要定期會面,確保彼此的一致性、並跟上快速變化的監理遵循局勢。
(4)報告指出網路安全投資、董事會參與,和更佳的股東回報有關
Diligent與Bitsight的一份報告指出:網路安全準備和財務方面的成功,與維持堅實安全措施之間存在高度關聯,能維持先進安全措施之公司,會比起只維持基本水準的同業,股東回報會多出372%。
這份分析了超過4000家全球公司資料的報告發現:在過去三年間,安全績效領先的公司其平均股東回報是67%,較僅為基本水準公司的14%高出許多。
過去五年間,安全績效領先公司的股東總回報是71%,而基本水準的公司為37%。
報告作者說,「此外,績效之增進或許也源自於這樣的事實—安全績效領先的公司,本身的治理基礎也較為健全。」
該報告也發現,設有風險或審計委員會的公司,在網路安全績效上會比未設的更健全。該報告評等系統對公司網路安全之評分範圍在250至900之間,設有風險委員會者,評等中位數為730,而審計委員會則為720。
該報告強調,這些委員會內是否有網路安全專家直接參加,是關鍵一項要素。在審計或風險委員會上有網路安全專家的公司,安全績效評等平均是700,遠高於僅在董事會上有專家公司的580。
該報告也強調,受到高度監理的產業典型上表現會其他產業好。醫療照顧業平均安全評等是730,而金融服務業則有33%的公司是安全績效領先的公司,其平均評等是720,相對地,基本水準的公司僅24%。在通訊產業方面,報告說是整體績效評等最差的,為630。
網路安全公司Bugcrowd的執行長Dave Gerry說,受高度監管的公司與產業,傳統上會更快採行網路計畫與最佳實務,因為他們本就在管理風險、而且做得更好。「確保他們遵守監理要求,就是他們的文化;只是另外再增加一項為網路而已。」
Keeper Security的安全副總裁Patrick Tiquet說,有健全安全措施的公司,不只會採取具體措施來保護其系統和敏感資料,亦可簡化運作,讓員工更有效率。「把例行工作自動化,能讓公司釋放出寶貴的資源,而後帶動企業成長與策略主張。」
(5)安全主管對淡化風險感受到壓力:嚴重漏洞是唯一警鐘
最近Trend Micro報告顯示,大部分網路安全主管(79%)感覺這樣的壓力:董事會有淡化網路風險嚴重性,同時,有80%相信,唯有嚴重的資料外洩才會刺激董事會更正式採取行動。
該報告也發現,董事會視這些安全主管是「重複」、「嘮叨」、「太過負面」了。
Trend Micro是受Sapio Research委託,針對2600位全球在公司負責網路安全之IT主管進行調查。報告發現,在已感受到董事會壓力的安全主管方面,有43%說是因為他們被視為「重複」或「嘮叨」,42%說他們被視為太負面了,33%有被完全否定。
Trend Micro的技術總監Bharat Mistry在聲明中說,「超過一半安全主管說,安全是他們最大的企業風險。但他們無法以董事會瞭解的語言溝通。因此,他們會被忽視、貶低或被說嘮叨。」
「除非他們更能與高階主管議合,否則公司網路韌性會有問題。第一步就是要對各攻擊面取得單一的真實來源。」
該報告顯示,僅一半(54%)的受訪安全主管對長字輩主管完全瞭解組織網路風險有信心。34%受訪者說,網路安全仍被視為是IT的一部分,而非企業風險。
此外,有80%的受訪者相信,唯有嚴重的漏洞才會刺激董事會對網路風險採取更決定性的行動。報告寫說,「他們說,財務損失平均要到15萬英鎊(19.1萬美元)才會引發行動。這顯示一個沒興趣、不投入的董事會。」
Trend Micro指出,「不幸的是,長字輩主管的行動與投資,都是一次性的,最終會脫節、缺乏策略的一致性。...通常會帶動額外的成本與複雜性問題。」
Trend Micro寫說,「真相是,董事會幾乎不花時間看資安長的簡報,因為他們常使用術語、不重要的指標。」
報告還說,長字輩主管想要看到的問題比如:「網路如何支持我們的企業目標?我們投資網路的投資報酬率有多少?我們最近一次的數位轉型措施,對網路風險有什麼影響?」
對董事會成員而言,他們對管理網路安全計畫的細節沒有興趣,需要的是大角度的策略問題,比如「我們如何確保安全?以及我們的安全計畫比起同業如何?」
根據該報告,成功衡量與溝通其策略業務價值的網路安全主管,發現自己會被視為更有可信度(46%)、授予更大職權範圍(45%)、被視為更有價值的部門(44%)、授予更多預算(43%),以及納入高階決策(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