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資長會以當執行長為目標嗎?疫情如何改變了長字輩主管的接班
這篇由Paola Peralta所撰述、刊載於2023年1月27日的"Is your CHRO poised to become CEO? How the pandemic changed C-suite succession"。人資地位的轉變,日益受到經營團隊、董事會重視,此趨勢值得持續關注;以下分享這一篇我所看到的一些要點。
對於想擔任執行長的人而言,從財務界出身長期以來是一條捷徑。但是當職場需求因疫情轉變,長字輩的權力地位也在改變。現在,人資長越來越成為前往執行長的途徑之一。
根據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2014年所做的一份研究,在歷史上,由人資長來當執行長是很罕見的。但是疫情的影響根本改變了勞動的需求與供給。
員工薪資平台Compt的創辦人與執行長Amy Spurling說,「財務長升為執行長這條路,起自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他們因公司處於求生階段,因此要做撙節的決定。但是疫情不是金融危機,而是人力管理問題。」
在整個疫情期間,人資長的角色變得更活躍、更策略性。雖然這個部門先前僅限於薪資與遵循,但是人資長的責任自2020年起大幅膨脹,因為員工轉變的需求成為許多組織最優先的事宜。現在,人資長的地位與有長期具影響力的財務長一樣:可觸及組織裡的每一個角落。
Spurling 說,「人資的美妙是變得更策略性。外界認識到了需要在對的時間聘對的人,因為如沒有做,就會失去市場機會。」
Spurling在創業並擔任執行長前,曾前兩度擔任執行長。她說,「財務長注意數字—什麼可以讓數字動起來,以及怎麼開源節流。人資長也會管理預算,但是也知道這不只是撙節、撙節、撙節而已。你不能只做這個,還要留住市場上的人才。」
資料來源:https://www.benefitnews.com/news/are-chros-next-in-line-to-become-ceo
(2)你的董事會需要人資長嗎?
這一篇由John Borneman與Kathryn Neel所著、2023年7月29日刊載於Directors and Boards的文章“Do You Need a Chief Human Resources Officer on Your Board?“,探討董事會今日為何需要人資長,以及他們可怎麼發揮作用。以下擷取一些我覺得有趣的內容分享。
過去五年間,董事會在監督人力資本管理上的責任快速增長。雖然這與股東重視ESG與DEI有關,但董事會不僅是為了ESG或DEI報告與遵循。而且,經濟危機對人才市場的累積影響(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疫情以及持續的『人才戰』),都凸顯了吸引、留住以及獎勵人才對公司成功的重要性,董事會需要提高對人才相關計畫的監督。
有鑑於監督需求的增加,董事會的角色(以及特別是傳統的薪酬委員會)正在轉變。2022年Semler Brossy的研究發現:超過40%的 S&P 500公司會更動薪酬委員會的名稱,以涵蓋職權的擴張。新的「人力資本委員會」涵蓋的議題有:人才取得與留任;激勵和獎酬策略;領導力發展和繼任計畫;職場多元性;薪酬平等;員工道德與議合;企業文化以及健康與安全。
最近委員會討論的例子有:
*在一場30分鐘的會議中,探討公司新領導力發展計畫,以及該計畫如何隨時間而提升多元性。
*為何需要新科技與晉升管道發展的主張,來吸引難以尋找的第一線員工。
*以多年的投資來強化標的員工群體的留任,解決薪酬不平等。
*如何發動吸引與留下關鍵技術人才的激勵計畫,協助推動公司的數位策略。
雖然某些董事會沒有人資專家,但企業和人才局勢之轉變,顯示了這類專家是越來越珍貴。將人資視為行政的心態,轉變為從策略看人資管理,提高了人資在公司董事會上的地位。
Semler Brossy發現,今日S&P 500的董事會僅8%有現任、或前任的人資長。董事會成員裡若有人資長,對董事會討論帶來的有:
*全面性地看待公司人力資產和責任。這對於找出人才落差與流程問題會有幫助。他們也可提供實務建議與替代方法。
*構成討論的深度與調性。
*對重要指標有批判性的觀點。人資長當董事,可站在特殊的位置來評估數字背後的意義與機制。要是人才發展與領導晉升管道不如預期,則人資長會問的問題比如:如何評估技能?技能的內涵是否應更新?若員工流動率上升,有更好的方法來分析資料、或尋求額外資訊找出根本原因嗎?
*對問題有策略與實務上的經驗。一個有經驗的人資長會問更針對性的問題,或向想改變其關鍵人才問題方法的經營團隊,提出指引與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