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org網站在2024年 12月 19日刊載,一份由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與巴黎HEC商學院國際研究團隊的調查顯示,歐洲大公司支付給執行董事的紅利在過去一個會計年度對於高階經理人是否做出減碳決策、提高公司多元性或改善產品安全的影響甚微。
根據這份可以在《SSRN Electronic Journal》預覽網站(preprint site)看見的研究,僅5%高階經理人績效相關薪酬連結到衡量永續公司行為所應遵循的基準。
研究者評估歐洲兩大股票市場指數EUROSTOXX 50與STOXX Europe 50上市的73家公司中的674位高階經理人的薪酬資料集。資料涵蓋期間從2013年至2020年。
然而,該研究也發現,60%的高階經理人已經至少將一項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基準納入其薪酬。
該研究共同作者、圖賓根大學管理會計系主任Patrick Kampkötter說:「公司、投資人與監理機關正逐漸加強宣揚這些指標在高階經理人薪酬內的可能性,以便讓高階經理人的利益符合更廣泛的社會目標,比如環境保護與多元性。」
他說:「但要做到這點,他們還必須提供真正的財務激勵。但是並沒有,因為ESG績效指標很大程度是象徵性的。所以,對大多數公司而言,表面比實際行動更重要。」
研究者人員區分「強制(binding)」」與「裁量(discretionary)」的ESG指標,使得他們能夠分析該激勵是否有效。強制遵循的指標在會計年度之初包含在董事會成員的薪酬合約,具有固定權重並提供明確及可靠的目標。若高階經理人達成或超越這些目標,根據那些預先決定的指標權重,他們會收到公司一筆款項。
另一方面,裁量性的ESG指標則更有彈性。監事會或薪酬委員會可在會計年度結束時調整這些合適自己指標的權重或重要性,從而對高階經理人ESG績效對其薪酬的影響產生了不確定性。結果是高階經理人對於整年都優先考慮這些目標的壓力稍感減輕。
根據研究,大公司(尤其是金融業的)經常在其薪酬計畫內有大量各式各樣的裁量性ESG指標,但是缺乏顯著權重。巴黎HEC 商學院教授兼本研究共同作者Matthias Efing說:「此結合顯示,對許多公司而言,納入ESG指標可能是一種漂綠型態—表明對永續發展的承諾,但是實際上沒有推動實質進展或犧牲股東價值。」
「實務上,非ESG績效指標持續主導高階經理人紅利之計算,比如財務成果或股價走勢。」
資料來源:https://phys.org/news/2024-12-sustainability-important-criterion-remuneration.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