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Why Director Inductions Matter"是在Effective Governance網站刊出的文章。
很少或沒有執行過新任董事講習的董事,如果就這樣進入企業經營,遭遇到挫折的風險明顯會大很多。這會衝擊新董事做出明智決定、有效參與會議的能力。最終,會影響到組織的績效:不管是讓董事會議無效或決策不一致,徒使組織風險升高。針對性的新任董事講習,也會明確陳述:關於董事行為、組織文化的董事會行為期待。
這篇"Why Director Inductions Matter"是在Effective Governance網站刊出的文章。
很少或沒有執行過新任董事講習的董事,如果就這樣進入企業經營,遭遇到挫折的風險明顯會大很多。這會衝擊新董事做出明智決定、有效參與會議的能力。最終,會影響到組織的績效:不管是讓董事會議無效或決策不一致,徒使組織風險升高。針對性的新任董事講習,也會明確陳述:關於董事行為、組織文化的董事會行為期待。
(1)為何你需要注意改善董事會就任講習
這是Kath Walters所寫的"Walters: Why you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board induction",2017年8月1日在AICD網站刊出。以下分享作者提出、三個增強董事會就任講習的關鍵要素。
這篇"How to get your board minutes right"是2019年2月1日在AICD網站刊載的文章,有助於瞭解議事錄製作。
議事錄的目的
董事會議事錄是用來記錄董事會決定的;為了將董事會決定向要落實此決定的高階經理人傳達;以及,若董事會想要修正決定,作為董事會的參考。它們不需逐字記載會議狀況或個別董事意見。但是,它們會用來當作法律流程的證據,因此在準備議事錄時必須加以注意。特別是,議事錄在法庭上會用來證明或反駁董事是否善盡其受託義務。
這篇是AICD在2025年5月12日刊出的一份文件"Effective board minutes and the use of AI: A joint statement"。以下分享關鍵原則和一些要點。
關鍵原則
1.董事會議事錄主要是:紀錄董事會決定及做決定流程。它不只是一份法律紀錄,還是董事會向要負責執行的高階經理人做的決定,還有當董事希望調整決定時的參考。
2.董事會議事錄不會被要求:一定要呈現會議上討論或爭論的詳盡報告或文字紀錄,也不用是個別董事貢獻的紀錄。法律不會定義詳細程度,只要符合現有的會議記錄實務即可,太詳細反而會阻礙董事會討論。資訊過多跟過少一樣都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會造成不清楚與模糊性。雖然議事錄可促進監理監督,但這不是主要目的。議事錄不只是監理遵循,還要避免「方格打勾」方法。
這篇由David Gee所寫、2024年5月21日在CIO網站刊出的"Reducing CIO-CISO tension requires recognizing the signs"。讓我們可以一窺資訊長、資安長這兩個位置之間的互動關係,頗有意思。以下分享一些內容。
在競爭壓力與優先性之下,資訊長與資安長通常會彼此立場不一。瞭解緊張在哪、以及夥伴會如何做,這一點對於維持有生產力的夥伴關係而言,很重要。
資訊長與資安長在高壓的環境裡工作,有時候會為其關係帶來額外的壓力,進一步就讓他們無法產生有益的成果。
在作者自己的職涯裡,當過資訊長、資安長,因此對這兩方都有第一手的經驗。這需要瞭解彼此角色的壓力和優先事項,以及夥伴會如何運作。
這篇"Burnout burden: why CISOs are at breaking point, what needs to change"是由Tim Grieveson所寫、2025年7月29日在Computer Weekly刊出的文章。以下分享一些要點。
根據研究,幾乎有三分之一的資安長說,壓力會對其績效產生負面影響,而資安長平均任期為兩年多一點(26個月)。除非有所轉變,不然不只在個人層次、整個安全生態體系,都會流失非常重要的領導人—我們仰賴他們過去數十年累積的經驗與能力,確保安全能促進業務。
更令人擔心的是在人才管道的問題。當我們將初階工作自動化越來越普遍,就要面對破壞培養下一代網路專家的基礎的可能。資淺的分析人員不只是員工而已,還訓練中的未來資安長。當他們為自動化所取代,而非提升技能時,代價就是犧牲明日的領導人。這個精疲力盡的循環還在持續。AI的創新是要加以重視的問題,但我們需要搞清楚,它能做什麼、哪些做不到。
這篇是由Frithjof Lund、John Kelleher與Nina Spielmann合著的文章"How public-company boards can thrive by adopting private equity practices",2025年7月29日McKinsey & Company網站刊出,是一份有趣的比對和觀點。以下分享作者提出這七個項目。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過去數十年來,注重於管理、確認式的經營,而非面對會左右公司命運的棘手問題。討論資本配置、執行長績效與策略方向,通常要跟更新風險、委員會報告等眾多事宜一起共用時間。但對董事會績效的期待正在改變,而且很快。
公開發行公司覺得要趕快改變。他們知道必須和私募股權公司競逐人才。在美國,過去25年公開發行公司數量減少三分之一,但私有公司在成長。研究顯示,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績效一直比公開發行公司還好。私募股權的模式,很大程度聚焦於價值創造,雖然這不必然就是靈丹妙藥,但這會對各產業的公司產生正面的結果。
Jon Jennings的"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Leadership Succession Planning Process",於2022年10月26日刊載於Forbes。有六點主要內容,以及四個技巧建議。以下分享部分內容。
繼任計畫流程對所有企業都很重要。不過,身處不確定的時局中,預先規劃變得更為重要。這一篇內容包括了為何繼任計畫重要,以及其所涉及的步驟,還有一些建議技巧。
這是Allianz網站在2025年7月17日刊出、宣示他們看待繼任計畫的立場。
領導人交接是一個細膩的流程,董事會應該積極監督繼任與就任計畫。但是很多公司仍做得不夠。比如在單軌制董事會,執行長太常在任期結束前就轉職為非執行董事,沒有冷卻期、也沒有投資人支持。
(1)重新設計財務長角色及站在治理第一線
"The redesign of the CFO's role and the new frontier of governance"這篇文章是2025年7月25日在Leaders League網站刊出的,是由Assetz Expert Recruitment的創辦合夥人Felipe Brunieri與Guilherme Malfi合寫。以下摘選一些內容介紹。
為了瞭解(ESG)措施如何產出結果,財務領域人員必須參與ESG指標的創造和計算。因此,高階經理人必須要提供資源以辨識—每項措施的成本有多少,以及預期對公司和社會有什麼回報。結果,財務長在聚集、評估、優先重視與核准這些措施上,扮演關鍵角色。之後,財務長可以將資料提供給落實行動的部門,比如產品或專案。
這些措施要成功,對財務長有一個問題:從事這些措施短期很可能會大幅降低公司獲利。市場代表接受此因素,需要大幅改變文化;否則,就難以將ESG需求以結構和明確的方式,納入公司策略。
這篇是Julia Fisher與Patrick Ryan合寫的"Beyond the Appointment: Communicate CEO Transitions for Long-Term Success",2025年7月2日在NACD網站刊出。
在2024年執行長交接的步調明顯升高,突顯了董事會現在如何重新認知公司的領導層需要面對持續的不確定性,並為永續、長期成長打基礎。值得注意的是,股東行動主義是這個變動的一個強力催化劑—自2020年以來S&P 500執行長因行動主義者壓力而辭任的壓力成長三倍。
這篇是Devanesan Evanson所寫、2025年7月24日在Business Times上刊出的"Clarifying independent directors' obligations",探討馬來西亞對獨立董事責任之看待及要求,台灣也有類似法律上的討論或爭論,究竟不常進公司的獨立董事,要負責到什麼程度?本篇以同為英系法律體系的新加坡Goh Jin Hian v Inter-Pacific Petroleum (IPP)一案判決為例,我們在此分享作者彙整的六個原則。
獨立董事不是像執行董事一樣的全職董事。獨立董事因為資訊不完整或不足而存在風險。以下,是作者從新加坡上訴法院的判決整理出來的六個原則。
來介紹Semler Brossy在2025年6月16日刊出的一份報告內容:The Expanding Compensation Committee Mandate;由Blair Jones與Todd Sirras所寫。
薪酬委員會傳統上只討論高階經理人薪酬,但今日很多薪酬委員會在廣泛領域方面都是重要伙伴,比如人才績效管理、文化、領導力發展以及監督。廣泛來說,這些議題主要還是集中在人力資本管理(HCM)。在很多狀況下,薪酬委員會的名稱為新的名稱所取代,比如有人力資本委員會,或薪酬、文化與人員委員會。公司也正在改寫其章程、委員會權責,以掌握快速變化的薪酬委員會職權範圍。
在面對快速發展的技術、監理與社會變化,董事會認為擴張公司治理範圍與實務作法,超出高階經理層,可十分重要。薪酬委員會職權之轉變,自然會擴張先前的職權包含HCM問題。就高階經理人團隊績效、薪酬和發展軌跡提供建議,代表薪酬委員會已經在推動思想多元性、建立包容文化、鼓勵議合並培育創造力。現在,這些核心的高階經理人責任,正在擴大而納入更多員工。
這篇是2025年7月15日在Pay Governance網站刊載、Lane Ringlee及Steve DeMaria所寫的"What You are Likely to Hear in the Boardroom"。裡面有12個要點,以下分享部分與我們關切主題有關的內容。
在2025年前半,Pay Governance合夥人及諮詢員工與薪酬委員會成員召開了超過250場會議。這些與關鍵利害關係人針對高階經理人薪酬領域所進行的議合和互動,就發展中的高階經理人薪酬及公司治理局勢,提供了特殊的重要角度。
這篇是由Jeff Rosenthal與Molly Rosen所寫、2025年7月22日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網站刊出的"Where Traditional Succession Planning Falls Short"。以下分享一些內容。
傳統繼任計畫失靈
高階經理人計畫是數十年來是人才流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為它是組織成長與風險減緩之關鍵。但是這通常是一個複雜且耗時的流程,在今日前所未見挑戰與領導人流動的環境裡,變得無效。
2024年美國公司遭遇到創紀錄的高階經理人交接現象,特別是執行長。根據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2024年有2221位執行長離職—年增率為16%,而且是2002年紀錄開始以來的最高。S&P 500有44%的執行長是外部聘任,是2000年以來最高比例。2025年早期趨勢顯示,這個動盪仍然持續,關鍵高階經理職的更替還持續上升。此領導人離職有可能會讓組織暴險而且沒準備好面對未來。
Governance Intelligence在2025年 7月 7日刊出這一則Natalie Bannerman所寫的“'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remedy’: majority of investors say governance gaps attract activists, research shows“,分享了股東諮詢機構SquareWell Partners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大多數機構投資人認同糟糕的治理實務為股東行動主義最大的驅動力。
大約84%接受民調的投資人來自於北美、歐洲(包括英國)與亞洲,他們表示治理不善是引起行動主義投資人注意的主要驅動因素。
SquareWell一份名為《總而言之:機構投資人對行動主義者的看法》(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Views on Activism)的研究發現,集中在三個關鍵主題:對行動主義者的看法、評估標準以及議合動態。
2025年 7月 14日Inc.公布了一份獨家的新研究顯示,儘管對環境與其他企業社會責任的政策有政治敵意,但是企業仍在發展和投資這方面事務。
轉變中的社會關注和政治壓力,引發很多公司修正飽受批評的政策,包括多元、平等與包容計畫,以及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承諾。但是一份新報告說,大多數公司並沒有放棄有爭議的措施,仍持續投資企業社會責任(CSR)計畫—並比過去更謹慎地溝通這些事務。
因此,很多公司已放棄了某些觀察家先前所稱的—為公司永續措施的「漂綠」宣傳,現在傾向減少報導其ESG措施的「綠色噤聲」,以避免政治反彈。
(1)專家的結論是,企業是不能靠自我管理達到永續性
這篇是Consultancy.uk在2025年7月17日刊出的永續觀察。治理永遠都要討論一個關鍵問題,總使在不同領域一樣:「治理的治理」。永續、多元性、AI與網路的治理制度引入都是。
有九成的永續專家相信,世界目前處理永續的方式不夠有效,有一半專家支持激進的改變。約一半說,增加對氣候承諾的監管和執法程度,可能是最可行的方式,確保組織跳出過去十年的漂綠。
現在,有一份由全球ESG顧問機構ERM 對永續專家做的新調查顯示:轉折點已經到了。該機構問了72個國家、844位專家對目前世界上推行永續的方法,大多數都不再認為現況適合。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在2025年 7月 2日報導了香港最新的董事會多元性趨勢。
香港交易所營運單位宣布,本地區第三大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消除純男性董事會的長期追求已取得勝利,分析師說這項公司治理進展有助於吸引國際投資者。
根據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HKEX)的統計,到六月底為止,約2,600家的香港上市公司中有不到10家為純男性組成的董事會。一位發言人說,這些例外情況的公司是長期停牌或者因有人辭職而暫時不合規定。
當港交所於1月1日禁止單一性別的董事會生效,當時有85家公司為純男性董事會。2022年,當港交所宣布此禁令,超過800家(或40%)上市公司沒有女性董事。
港交所上市部主管伍潔鏇(Katherine Ng)對南華早報的聲明中說:「這項要求協助創造數百個女性董事的新職位,加強我們培育更為包容且多元的公司環境以及強化市場治理的承諾。」
(1)為何光配額不足以改進董事會多元性
這篇是2019年三月在IMD網站刊出的文章"Why quotas are not enough to improve boardroom diversity",由 Bettina Büchel撰寫。的確是這麼多年推動性別多元性的根本爭論。
很多國家都實施配額、或設置一定比例的女性董事要求,包括挪威、芬蘭、法國與西班牙,女性董事比例必須達到40%。但是很多國家並沒有對未遵循者施以金融處罰。罰得越重,當然性別平等的速度就會越快達成。
配額制度是有爭議的。批評者主張:這是一個方格打勾的作業,會造成為多元而多元,而不是看她們的才能。在西班牙與挪威,在配額制實施後才任命的女性董事,比起實施前的同儕,被認為少了一些好董事具備的特質。比如,配額後的任命者年紀較輕、比較少有執行長經驗,而且比較不太可能是企業所有人或經營者。
這篇是2024年8月22日在CBIZ網站刊出的"The Dilemma of Director Compensation in Public Companies"。
確保董事因其投入時間、專長及責任而受到公平的獎酬,對於吸引頂尖人才、並使其與股東利益一致,十分重要。然而,在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維持當責性之間達成正確平衡,對於促進有效公司治理而言很重要。本文就是探索公開發行公司的董事薪酬複雜性,以及支持其設計的原則。
IT Online在2025年 7月 8日分享的“How to navigate the new era of executive remuneration“。
21st Century集團的董事Chris Blair博士表示,高階經理人薪酬的世界是一個戰場,風險從未如此的高。
隨著全球貿易緊張、地緣政治衝突與社會對公平性的需求下,董事會面臨壓力要重新思考高階主管的薪酬方式。從關稅與貿易戰,到烏克蘭與巴勒斯坦的戰爭,全球局勢的快速變化,深刻影響著公司獲利能力及公眾認知。
再加上日益擴大的薪資落差、對頂尖人才的激烈爭奪,以及將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指標整合入公司績效計分卡中,企業經營將面臨一個完美的風暴。
這篇是Fast Company在2025年7月7日刊載、由Brendan P. Keegan所寫的"Eight common-sense tips (that aren’t as common as you’d think) for managing your board of directors"。以下介紹這八個技巧。
作者當過六次執行長、以及服務過數個董事會,歸納出8個技巧:
IOL在2025年 7月 2日刊載這篇由Nqobani Mzizi所寫的“Unsung power: the strategic role of the Company Secretary“。
董事會的效能通常取決於董事們的素質、決策品質,以及其所帶來的成果。但是在每個運作良好的董事會背後,都會有一個無名的推動者:公司秘書(Company Secretary (CoSec))。公司秘書可不只是一個行政人員,而是治理的守護者、法律的解讀者,以及將董事會凝聚起來的無聲力量。他們的影響力不僅塑造了董事會的運作方式,也影響董事會如何符合監理要求與道德義務。
雖然公司秘書的法律職責可能包含製作議事錄、保存紀錄,以及確認對規章和法規的遵行,但是這個角色可不限於這些功能。一個稱職的公司秘書能為董事會和委員會提供持續的治理諮詢、安排董事就任講習與進修,並確保董事會績效評估的可信度及建設性。
(1)行動主義投資人創紀錄的需求推動對治理與效率的關注
The Japan Times 在2025年 6月 18日分享了日本近來行動主義趨勢。
行動主義投資人正向日本公司發出空前數量的提案,使得高階經理人在年度股東會上保持警覺。
根據三菱日聯信託銀行(Mitsubishi UFJ Trust & Banking)彙整的資料,公司從行動主義者收到了創紀錄的137個要求。股東正在更深入探究管理階層決策以及要求改變董事會結構和私有化。
這篇是由Subodh Mishra所寫、2025年4月2日在Harvard Law School Forum on Corporate Governance網站刊出的文章。內容是ISS Corporate的這一篇報告介紹:https://www.iss-corporate.com/library/ai-in-focus-in-2025-boards-and-shareholders-set-their-sights-on-ai/
其中有幾個重點:
*會提供董事會監督揭露AI的公司比例,過去一年增加超過84%、而從2022年以來升高超過150%。而且是所有產業都增加。
*股東關於AI方面的提案,較2023年增加超過四倍,大多數都要求就影響的分析與揭露提供更多報告。
*對AI之審視,預期在2025年還會再加強,原因是對於相關問題的迫切性更高—比如在透明、負責、投資報酬率之間取得平衡。
Debebvoise & Plimpton在2025年 6月 17日刊出了這一則對AI與董事會會議之影響分析:AI Can Draft Board Minutes—But Should It? Considerations for Public Companies。
在視訊會議平台上進行人工智慧(AI)紀錄、轉錄及摘要的特色(簡稱「AI會議工具」)激增,使得很多公開發行公司考慮使用AI會議工具來協助草擬董事會和委員會議事錄。雖然AI會議工具提供一些實際效益,從風險監督、治理及控制視角來看,評估使用這些特色所伴隨的潛在風險則是關鍵。
關鍵考慮因素。以下是作者描述公開發行公司考慮在董事會和委員會會議使用這些類型的AI應用程式時,首先想到的某些重要考量因素。
(1)SEC撤回ESG揭露及股東送案所研擬之規定
2025年 6月 16日 ESG Dive看載了美國對ESG揭露之轉變,要點有: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在6月12日的更新議程中宣布,取消這些法規的立法程序—要求加強揭露ESG和類似名稱的基金,改變股東提案及重新送案的流程。
*SEC上週撤回的這兩項規定是該機構於拜登時期提出的14項法案當中。隨著捲入的各州研擬接手此案並在法庭繼續為該規定辯護,今年春天SEC也終止在法庭為其氣候風險揭露規定辯護。
*在川普總統時代,ESG揭露規定被認為是拜登時代關於環境、社會與治理政策中最瀕危的法規。清單上的其他法規也遭到延後,包括勞工部允許退休基金經理人考慮ESG要素,勞工部最近宣布會撤回這項規定並重新制訂。
(1)因為世代交替,南韓公司透過併購進行第三方繼任
這是2025年7月8日在Chosun Biz網站刊出的報導,介紹了家族企業等接班繼任的困境與新趨勢。
南韓中小企業及新創公司部(Ministry of SMEs and Startups)最近宣布,沒有繼任人的資深執行長,成功地透過併購完成第三方的公司繼任。對第三方公司繼任需求的增加,是因為執行長不願將職位交接給下一代。
由於人口改變,中小型製造業執行長年齡超過60歲以上的比例,在過去10年間躍升2.4倍,佔總體的三分之一,造成想交班給下一代的中小企業數量激增。然而,很多公司卻放棄家族性繼任,原因是下一代不想接、下一代能力不足,或者不想把經營公司的重擔交給他們。
(1)南韓新規定要對公司實施更嚴格的治理要求,並對股東有承諾
The Korea Times在2025年7月3日報導,南韓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和反對黨在7月3日通過商法修正案,旨在強化小股東權利,並抑制大股東影響。
在主要反對黨國民力量黨改變立場、同意法案後一日,修正案在國民大會上以272位議員中220位支持的比例通過。
該法關鍵調整之處是—擴大了公司董事受託義務範圍,從僅服務公司,改為服務公司和股東。在此修正下,董事現在被法律要求做決定時不只為公司利益(或者是公司大股東利益),還要考慮所有股東。
這是Ian Koplin所寫、2025年 7月 1日在Directors and Boards 刊出的文章”Midyear Insights for the 2025 Board Agenda”。
隨2025年接近,董事會面對著日益由(經濟、地緣政治、技術及監理)不確定所定義的經營局勢。外界呼籲董事不只要監控風險,還要就策略、轉型與領導事宜深入議合。
(1)東協區對永續報導採行統一的方法
The Accountant 在2025年 7月 3日報導,馬來西亞東協企業諮詢委員會(ASEAN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ASEAN-BAC)、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ACCA)與他們的伙伴—東協永續報導倡導合作組織(ASE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Advocacy Collaborative,ASRAC)宣布:對整個東南亞永續報導標準採統一的方法。
ASRAC聲明是在新加坡商業聯合會(Singapore Business Federation)舉辦的2025年東協大會(ASEAN Conference)上提出的,代表著ACCA、ASEAN-BAC Malaysia、亞洲永續金融機構(Sustainable Finance Institute Asia,SFIA)及馬來西亞亞太經合會企業諮詢委員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APEC-BAC)的合作措施。
(1)EFRAG要縮減歐洲永續報導標準至少50%的資料
ESG Today 在2025年 6月 19日報導,歐洲財務報導諮詢小組(European Financial Reporting Advisory Group,EFRAG)針對其修訂歐洲永續報導標準(Europe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ESRS)的工作提出了報告初稿,作為歐盟針對公司調降永續報導和遵循負擔措施的一部份,該組織表示,在即將發佈的ESRS修正中,預期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CSRD)所要求的資料會減少超過一半。
雖然預期減少的資料量是以「50%以上」為目標,但EFRAG說他們相信此次修正仍會保住「CSRD核心目標的完整性」。
這篇由Alexander May與Bill Erlain合著、2024年6月27日在Harvard Law School Forum on Corporate Governance刊出的"A Survey of Non-Independent Directors at S&P 500 Companies",探討一個較少見的主題。以下分享其內容。
董事會組成,仍對上市公司而言是重要問題,因為投資人和其他利害關係人會評估其董事的技能、資格及背景。眾所周知,證券交易所之規定一般只要求董事會大多數成員是獨立董事。然而,在達成基本要求後,董事會有很大的自由度可選擇候選人,包括非獨立董事。
這篇"To motivate independent directors, put them in the spotlight"是2025年7月7日在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刊出的文章。主要介紹George Yang 對獨立董事之研究和觀察。
很多國家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要有獨立董事。這些董事要與公司無關係、不是經營團隊,不會參與日常營運、確保道德與有效的管理以外還要平衡利害關係人利益。不幸的是,監督者遇到眾多問題讓他們無法履行職責,經常可見。
眾多可能的理由之一,就是控制股東通常會獨立董事之提名施加巨大壓力、給予微薄的薪酬,讓他們毫無動機履行監督作為。缺乏經驗,也是一項原因,因為很多獨立董事是外行人、經營經驗不足。無論如何,他們的監督功能對於確保公司治理很重要。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會計學院的教授George Yang,試圖要解決這個問題。他調查了中國sunshine enforcement的效果—監理機關使用公共執法機制鼓勵獨立董事強化。這個概念是基於執行法律的透明度和公眾能見度增加,以增進問責性與遵循。
(1)加拿大以新揭露規定來增進金融業的多元性
Firstpost 在2025年 2月 15日報導,加拿大在2月14日表示,將強制要求銀行、保險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揭露其董事會、高階管理職位方面的女性及少數族群數字。
在加拿大公報(Canada Gazette)上所宣布的這個措施,與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美國退出多元、平等與包容(DEI)計畫形成鮮明對比,其旨在對抗職場的種族主義、性別主義及其他歧視。
加拿大的規定目的是推動聘僱女性、少數族群、原住民與其他身心障礙者進入公司高層。
這篇是由Paulinet Tamaray所寫、2025年7月8日在HRD網站刊出的"Why DEI efforts in Singapore risk falling short: university professor"。探討在新加坡、甚至可以說在亞洲DEI失敗的一些觀察原因,是 James Cook大學Wang Pengji副教授的觀察。
強制要求的訓練、配額或多元性聲明或許有,但對文化、日常決策的影響未必清晰。
為了瞭解組織如何縮短這個落差,HRD Asia訪問了James Cook大學的Wang Pengji副教授,瞭解這些現象。
這篇是由Kim Loohuis寫、2025年7月2日在Computer Weekly網站刊出的文章"Dutch study uncovers cognitive biases undermining cyber security board decisions"。有助於我們瞭解在網路安全方面董事會的偏見。
在與10位歐洲資安長訪談後,荷蘭開放大學的研究員Gulet Barre發現了令人憂慮的證據:董事會如何詮釋黃燈風險,存有認知偏見,而這就對資安長報告、董事會瞭解之間帶來了危險的鴻溝。
研究資安長與董事會溝通的Barre說,「思考就像開車。我們都知道綠燈、紅燈該怎麼做。但是黃燈呢?某些駕駛會加速通過、有些則是停車。黃燈的模糊性,顯示了資安長報告網路安全風險時會在董事會發生的事。」
FARRER & Co在2025年 6月 25日看分享了英國網路治理實務守則的新動態。
今年初,英國科學、創新與科技部(Department of Scienc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DSIT)發佈了《網路治理實務守則》(Cyber Governance Code of Practice,the Code)。該守則的適用對象是中大型組織的董事會,旨在協助董事會層級管理網路風險。它設計成實務架構,協助將網路風險整合進現有的治理結構與決策流程裡。體認到網路韌性現在是良好治理的核心要素,該守則是英國政府更廣泛的網路治理資源套件的一部份,與現行的《董事會的網路安全工具包》(Cyber Security Toolkit for Boards)以及《網路治理訓練》(Cyber Governance Training)搭配提供。該守則將成為董事會成員參考的首要指引,並由以上兩項附加工具來輔助。
這篇"The Top 6 Responsibilities of an Audit Committee"是Akram Krayem所寫、2024年10月9日在Governance Work刊出的文章。以下來介紹這六個核心責任。
IOL在2025年 6月 17日有一則Nqobani Mzizi所寫的“Governance under pressure: Boards, whistleblowers and the cost of courage“。
在公司治理理論裡,吹哨是一種高尚的行為。當內部控制、風險系統及道德計畫都無法偵查出錯誤行為時,它就是最後的警鐘。但在實務上,吹哨人通常要為他們的勇氣付出代價。他們會被貼上不忠誠的標籤、被孤立、報復、被默默地調職,或最糟的是被打壓至銷聲匿跡。在宣稱維護誠信與問責的董事會監督下還經常發生這種事,真是令人遺憾。
董事會通常會核准吹哨政策,並將之列舉在治理報告中。設立檢舉熱線、張貼道德海報以及鼓勵員工「看到問題就舉報」。但當第一通舉報電話發生後會發生什麼事?誰來跟進,或保護吹哨人。很多時候董事會將此責任授權給管理階層,並設想只要有政策就等於有效落實了。
2025年 6月 16日Insider Media介紹了一則由David Brown與Steve Allen所寫的關於董事責任險的文章“What are the emerging D&O Insurance risks boards can’t afford to ignore?“。
董事與高階主管(D&O)保險一直以來針對公司傳統的風險提供保護,包括破產、監管審查及財務不當管理。但是在今日快速演變的風險局勢裡,這些基礎保障不再足夠。
許多尚未轉化成實際理賠案件的新興風險,正引起保險業者的注意,並且應該成為任何組織的優先事項,特別是上市公司。作為最終負責制定策略、文化和公司治理的個人,董事、高階經理人,與資深管理階層越來越受到嚴格的審視。他們所承受的責任範圍廣泛,並且持續擴張。
英國IoD網站在2025年6月26日刊出的"AI Governance in the Boardroom—The essential governance questions for your next board meeting"。這是第二部份。
英國IoD網站在2025年6月26日刊出的"AI Governance in the Boardroom—The essential governance questions for your next board meeting"這份文件,值得董事會思考AI相關問題。以下分成兩部分來介紹相關內容。
一開始介紹當董事會探索以下問題時,可超越遵循、朝向策略願景來思考:
*若AI系統透過去中介化、或其他結構性轉變,造成你的組織或營運模式過時,那該怎麼辦?會產生新的模式或宗旨嗎?
*組織當前的AI成熟度與準備度如何?你明白資料為何嗎,以及預測、生成與代理工具在營運部門是如何使用資料的嗎(包括透過第三方系統、或跨供應鏈與技術棧)?它們是如何被負責任使用的?
*若AI的能源需求和你的氣候承諾衝突怎麼辦?創造性的權衡方案是什麼?
*關於採用、整合與發展策略AI,你的風險胃納、資本和資源配置為何?針對整個企業生命週期,納入了什麼安全措施、實務及協議?
*你有從長期經營目標、策略優先事項及高層價值,來清楚陳述所有AI帶來的問題嗎?如何衡量與評估成敗?
*董事會有適當的技能與經驗,以支持有效監督嗎?需要改變董事會結構嗎?經營團隊與其他員工應扮演什麼角色?
*你有考慮如何評估投資報酬率嗎?比如,無論你是要積極部署AI的效率及生產力,還是作更徹底的企業轉型,你的計畫有全面考慮到效益、影響和風險了嗎?
"2025 Audit Committee Survey"是2025年8月1日在KPMG網站發表的報告。
KPMG為了更瞭解不確定性及顛覆對審計委員會(工作量、監督責任)之影響,調查了40位比利時及荷蘭的審計委員會成員與召集人。以下是該調查幾個重要發現:
“Audit committee oversight responsibilities”是在Deloitte網站刊載的文章,對審計委員會之功能有相當全面的陳述,部分內容還提供應考慮的問題,十分豐富。其主要項目包括財務報導、財務報導的內部控制、關係人交易、代理投票揭露、費用揭露、風險、企業風險管理、舞弊風險、網路風險、人工智慧、併購、永續性、審計(獨立會計師)、監督內部稽核、道德與遵循、熱線等。由於篇幅頗長,故挑選部分內容,再分為三次介紹。本部分為第三次,含審計、監督內部稽核、熱線。
“Audit committee oversight responsibilities”是在Deloitte網站刊載的文章,對審計委員會之功能有相當全面的陳述,部分內容還提供應考慮的問題,十分豐富。其主要項目包括財務報導、財務報導的內部控制、關係人交易、代理投票揭露、費用揭露、風險、企業風險管理、舞弊風險、網路風險、人工智慧、併購、永續性、審計(獨立會計師)、監督內部稽核、道德與遵循、熱線等。由於篇幅頗長,故挑選部分內容,再分為三次介紹。本部分為第二次,含網路風險、人工智慧、併購、永續性。
“Audit committee oversight responsibilities”是在Deloitte網站刊載的文章,對審計委員會之功能有相當全面的陳述,部分內容還提供應考慮的問題,十分豐富。其主要項目包括財務報導、財務報導的內部控制、關係人交易、代理投票揭露、費用揭露、風險、企業風險管理、舞弊風險、網路風險、人工智慧、併購、永續性、審計(獨立會計師)、監督內部稽核、道德與遵循、熱線等。由於篇幅頗長,故挑選部分內容,再分為三次介紹。本部分為第一次,含財務報導、財務報導的內部控制、風險、企業風險管理。
這是2017年12月4日在Board Effect網站刊出、Nick Price寫的"What Questions to Ask When Evaluating Your Board"。以下來分享這些問題。
這篇是2024年9月3日在Ideals Board網站刊出的"How to measure board effectiveness: Best practices, tools, methods"。以下分享一些內容。
The Australian 在2025年 8月 12日刊載這一篇由Andrea Culligan與Sarah Kinsela合寫的“ CFOs ow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here’s what they need to know“。 永續性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