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家的結論是,企業是不能靠自我管理達到永續性
這篇是Consultancy.uk在2025年7月17日刊出的永續觀察。治理永遠都要討論一個關鍵問題,總使在不同領域一樣:「治理的治理」。永續、多元性、AI與網路的治理制度引入都是。
有九成的永續專家相信,世界目前處理永續的方式不夠有效,有一半專家支持激進的改變。約一半說,增加對氣候承諾的監管和執法程度,可能是最可行的方式,確保組織跳出過去十年的漂綠。
現在,有一份由全球ESG顧問機構ERM 對永續專家做的新調查顯示:轉折點已經到了。該機構問了72個國家、844位專家對目前世界上推行永續的方法,大多數都不再認為現況適合。
關於他們怎麼看當前的永續議題,僅6%說運作良好、不用改變。37%相信漸進的改變很重要、應該這麼做—他們說當前的方法要修訂,但廣泛來看是走在對的路上。而有56%的專家偏好對永續方法採「激進修正」。
同樣有50%說,到2025年為止,永續的進展「乏善可陳」,ERM問了最需要改變之處。有48%稱私部門是最主要問題,52%說是機構投資人,然而,63%專家認為責任很大程度在各國政府。
有58%的專家主張,強化政府政策、規管以及執法是現在的優先事項(僅以1%次於永續領導之教育和能力建立)。縱使在政治動盪(歐美政治人物越來越仇視永續性)裡,但還是看到推動改變才是最有效改革的方法,有41%專家說呼籲要有可行的監管措施。
(2)永續報告的發佈今年減半
這是2025年7月16日在Trellis分享的觀察。有幾個重點:
*這個結果來自於Conference Board對3000家美國大公司之調查
*可能原因包括,因為川普政府攻擊氣候行動,需要重構永續溝通
*研究人員預估,公司今年還是會提,而非完全不提報告了
到2025年前半為止,美國僅432家大公司有提出永續報告,較前一年同期的831家大幅減少。
這個發現是企業導向智庫The Conference Board及其資料伙伴ESGAUGE針對3000家美國大公司(營收排行)所做的分析。在2024年公布永續報告、但迄今尚未公布的公司有Adobe、Citigroup、General Motors、Mastercard與Uber。
他們稱此趨勢是公司ESG優先事項的「策略調整」,而非完全不作氣候報導。
Conference Board的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Center的首席研究員Andrew Jones說,先前由Conference Board所做的研究就在關注公司怎麼思考:在新動態下如何提供永續資訊。針對125位從事ESG工作高階經理人的調查發現,很多公司都在重構其如何溝通ESG問題,以及增加額外的審視。
關於氣候,對ESG溝通的擔憂是特別強烈;同調查裡另外一個問題顯示,問題領域清單上最主要的是:高階經理人預期會受到嚴格審查。
公司要改變計畫除了美國因素以外,還有歐盟企業永續報導指令的未來不明。
Jones 說,報告數量減少可能反映的是發佈時間延後,而非就不發佈了。
「或許他們在注意同業或競爭者,看看他們怎麼做,特別是他們怎麼處理DEI問題。」
資料來源:https://trellis.net/article/publication-sustainability-reports-dropped-half-2025/
(3)漂綠憂慮,使得東南亞永續金融在2025年第一季放緩
這篇是The Business Times於2025年7月20日刊出的東南亞永續趨勢發展。
東南亞帶ESG標籤的貸款工具進展,在2025年第一季快速衰退,因為在地緣緊張、經濟不穩定和對漂綠風險審查越來越嚴格,公司和投資人越來越謹慎小心。
根據LSEG提供的金融資料,ESG債券在2025年一至三月間年成長率下滑15%到46億美元,而ESG貸款則下滑23.4%到102億美元。
永續金融分析師說,公司與投資人在當前的地緣政治和經濟不確定下更為謹慎小心,而且美國刺激了全球對氣候行動的退後。
然而,他們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的氣候政策,或許不是衰退的唯一關鍵因素。
Sustainable Fitch的副總監Melissa Cheok說,「全球審查的增加、以及某些市場對ESG的爭論,或許會帶動發行公司和投資人採更謹慎的方法,不過對東協區直接的影響是,難有直接關聯及量化。」
東協區永續金融市場的成熟化,以及公司越來越注意漂綠風險,都是另外的因素。
ESG債券
ESG債券在東南亞進展的衰退幅度遠高過全球市場,ESG債券在2025年第一季是2346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的2493億美元減少5.9%。
在ESG債券發行上,亞太區逆勢上揚,從前一年的422億美元提高12.1%到472億美元。
ESG貸款
ESG貸款在東南亞的下滑幅度,比世界上其他地區稍緩一些。
全球市場的ESG貸款募資量從2024年第一季2166億美元下降47.8%,到2025年第一季的1131億美元。
對亞太區而言,ESG貸款資金為204億美元,比前一年的315億美元少了35.1%。
SMBC的亞太貸款市場部主管Aaron Chow說,有鑑於南亞及東南亞貸款發行量在2025年第一季較前一年上升,ESG融資佔整個貸款市場的比例大幅下滑。
他還說公司對ESG融資採更衡量性的方法,特別是對永續相關貸款(SLLs)制定可信的目標,反映了漂綠風險加高審查和意識。
除此之外,2024至2025年第一季價格壓縮,使得SLLs對貸方吸引力下降,因為若達成這些目標,利潤會進一步下降。
SLLs是這樣一個貸款工具—若借方達成預先設好的永續或氣候相關目標,可享利率優惠。
(4)大公司仍投資永續,但不會談這麼多
這篇是2025年7月15日在IMPACT所刊載的觀察。
永續評等平台EcoVadis做了一份調查,針對的是400位美國公司(營收超過10億美元)高階經理人,其中有87%說,他們今年會維持或增加永續投資。與此同時,31%說正減少ESG溝通,亦即「漂綠」或並未對其環境或社會問題負責。有8%的受調查主管說,已完全停止討論永續事宜。
某些大公司在內部也差別性地談論永續。EcoVadis的客戶長Richard Eyram說,「我知道有一位客戶實際上更動了其部門內的工作職稱,從氣候改為『能源運用』或『能源效率』之類的。」
「這些數十億美元的美國組織,整體看來較少談氣候,對供應鏈、風險韌性、品牌風險談比較多。投資還是繼續。內容是差不多的,但敘述上有些許的改變。」
Eyram說據傳某些小公司正撤回其永續目標,因為他們的監理壓力較低。但大多數的大公司還是致力於工作,不管他們是否願意談論這件事。
大多數受訪高階經理人說,他們視供應鏈永續為競爭優勢。大公司永續團隊仍會關注氣候進展。一如Eyram 所言,「動機絲毫沒有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