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由Frithjof Lund、John Kelleher與Nina Spielmann合著的文章"How public-company boards can thrive by adopting private equity practices",2025年7月29日McKinsey & Company網站刊出,是一份有趣的比對和觀點。以下分享作者提出這七個項目。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過去數十年來,注重於管理、確認式的經營,而非面對會左右公司命運的棘手問題。討論資本配置、執行長績效與策略方向,通常要跟更新風險、委員會報告等眾多事宜一起共用時間。但對董事會績效的期待正在改變,而且很快。
公開發行公司覺得要趕快改變。他們知道必須和私募股權公司競逐人才。在美國,過去25年公開發行公司數量減少三分之一,但私有公司在成長。研究顯示,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績效一直比公開發行公司還好。私募股權的模式,很大程度聚焦於價值創造,雖然這不必然就是靈丹妙藥,但這會對各產業的公司產生正面的結果。
本文就是要分享七個常見的私募股權公司實務作法,且是公開發行公司值得學習的,藉此建立更嚴謹、負責任的董事會。這些實務不需要作結構性的大轉變。而需要有意識、勇氣,並且重新關注董事會在從事的事宜—協助公司創造價值。
1.為董事建立明確的期待
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會更深思熟慮於陳述董事期待,通常從一開始就會以明文的原則歸結並定期審視。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核心,是以所有人立場思考及行事。他們被期待要投入業務、積極與公司領導人在會議之間議合。他們也被期待要瞭解投資主題—公司如何達成其回報目標、目前身處的階段,以及董事會在達成目標上扮演什麼角色。
私募股權模式會讓董事成為價值創造的管理者。董事會從議程設計到討論定調來塑造每件事,並被邀請針對棘手主題坦誠對話和挑戰其他成員。然而,這種強度要實現,唯有董事彼此信任、致力於健康的衝突解決方案。一個強大的董事長,可透過建設性地綜整觀點、管理熱烈討論,來協助這個流程。
就任講習是一個定義角色、讓董事樂於投入未來的關鍵時期。由於公開發行公司董事都沒有參加盡職調查或交易流程,但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卻經常參加,故在就任講習時應該讓他們深入瞭解該產業、價值創造潛能,以及全部的策略作為。
2.創造小、更精心設計的董事會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通常很大,但通常不必要。S&P 500的董事會平均席次數是10.8席,而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會典型上中位數是7席。小董事會更容易安排,也更能直接做決定。但數字不是問題,而是組成。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會很少只會因聲譽而選任,而是因能夠發揮作用而選任。創造一個決策者彼此一致的團隊,而分享真誠的意見,是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做得正確的事。
作者的調查研究顯示,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比起公開發行公司,有多四倍的可能性會認為其董事會非常有效。
3.花更多時間到重要利害關係人
作者的調查顯示,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比起公開發行公司,會多花55%的時間接觸股東,而會多花41%時間給管理階層,多花19%給客戶及員工。
他們高價值的議合會發現績效阻礙。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會聽取客戶錄音、與不滿投資人會面以及追蹤高績效員工的狀況相當普遍。很多董事會成員主要目標是,藉由仔細聆聽盡可能多的利害關係人意見,來發掘尷尬的真相。
4.打造價值創造之橋
每個高績效的私募股權支持公司都會有價值創造之橋。根據作者的調查,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比起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會花多更多的時間在會議上討論策略、價值創造。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通常會缺乏價值創造之橋。其原因是時間有限,因為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必須在策略思考、詳盡監督責任之間取得平衡。縱使此類董事會致力於花更多時間到策略討論,但通常很難審視冗長、複雜的遵循資料。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可以在典型的策略流程期,發展出價值創造之橋,並在每次董事會至少一週前、以簡潔的會前資料閱讀(preread)方式來分享。董事被期待要完整進行preread,如此才能直接投入要討論的重要事項。preread不需要太密集。事實上,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會preread時間通常很短,不會花太多時間更新對價值創造無關的事宜。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的preread,需要提供關於治理和遵循主題所需的資訊,但這部分可以縮短或講重點。
5.用會議時間討論,不是報告
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會,在會議上通常報告不多。管理階層很少會以展示與講述方式來報告公司最近的成果,這件事在preread已經有總結了。相對地,時間會保留給唯有董事會才能做的事:討論、決定和推動。
在很多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會會議上,只有執行長(而非更多的管理階層)才會進會議室。當然不是嚴格限制;而是保留空間給開放討論。若特定的業務線發生問題,其主管亦可被邀請來討論策略,使之上軌道。但不需要部門經理只是為了報告成果而與會,向每位董事展現在preread已有的資料。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會採用一些實務,比如在董事會前舉辦僅董事出席的晚宴,讓他們誠實且透明地對話。這至少是一個起點。但向前一步,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可將會議精簡到只有重要內容,並將更新放到preread。
6.花更多時間到正式會議以外的場合
對私有公司而言,很多董事會的影響力會顯現在各會議之間的場外活動、深入討論及與企業領導人直接接觸之際。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董事通常會參加客戶活動、參加人才審視,透過直接接觸客戶與員工,他們可建立信任並瞭解公司優劣勢。另外一個選項是,更頻繁舉辦時間較短的董事會,鼓勵進行一對一對話。這些較不正式的場合,溝通會更輕鬆、更容易誠實。
在公開發行公司,這類會議外的方法需要以完全透明的方式予以管理,避免董事資訊不對稱並符合隱私要求。如果董事持續要求經營團隊參加客戶或員工的會議,也會有使工作量大增的風險。然而,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可以、也應該創造機會讓董事可在固定、定期會議外定期溝通。
7.簡化激勵,並且將之直接連結到價值創造
私募股權支持的公司最有效的董事會治理工具,就是使激勵清晰。將董事薪酬直接連結到絕對的價值創造,並為他們針對可增加公司整體價值之決定,提供強大激勵。
不過公開發行公司如何獎勵其董事,相對來說彈性較低,他們可探索:如何將董事績效更直接連結到獎酬的方式。
但股票對董事會效能不是萬靈丹。對公開發行公司而言,董事的股票薪酬計畫應該基於公司達成長短期績效目標的狀況。這些計畫也應該要保住董事的獨立性。可以要求董事持有股票更長的時間。這會激勵他們關注每季為股東創造價值,但不犧牲推動公司長期韌性的決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