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Translate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定義運作完善董事會的團體動態-2025/04/22

"The Group Dynamics That Define Well-Functioning Boards"是2021年2月18日在INEAD刊出的文章,由Vincent H. Dominé所寫。以下分享一些內容。

董事會就像所有由人所組成的團體。心理學家Wilfred Bion觀察:所有團體都是為了特定目標聚集起來的。對董事會而言,其目的是由角色與責任構成,比如為管理階層作建議、在危機時刻領導、保護組織資產、處理執行長繼任等。這個團體符合其目的之程度,部份端視其集體動態,或者個別人士在完成任務的過程如何彼此影響或衝突。有效能的董事會特色是,就算沒有共識,但還是能達成基本目的。

因此,正面的董事會動態不只會帶動團體共識,也會為公司利益而完美地達成核心角色與任務。

有兩股阻力會干擾董事會強化其團體動態。第一個是董事經常會有的(或至少會表現出來的)—因其長期專業成功而引發的自信。在董事會充滿壓力的環境下,他們會避免展現出脆弱,期待周邊的人對他有一定程度的尊重。這些心理上的防禦和真誠討論會彼此衝突。第二,由於董事會並不是經常舉辦,故董事之間信任和熟悉的天花板不高。不像經營團隊成員每天都會接觸,董事沒有太多時間因應彼此的特性與偏好的工作方式而調整。

處理董事會團體動態,需要精心培育French與Simpson所稱的「平均分配注意力」,即全面瞭解董事會表面上、檯面下發生的事。此注意會讓人們「讀懂董事會」,瞭解未述明線索的情感內容。

有四個線索是最有幫助的:

1.非語言溝通(肢體語言、臉部表情等)通常是比口語更可靠的情緒指標,特別像在董事會這種充滿自我意識的團體之中。

2.非正式的角色(啦啦隊員、魔鬼代言人等)可強烈影響團體動態,尤其當每個人都習慣扮演阻礙集體績效的角色、或戴上了會吞食其個性的面具時。

3.團體互動的發生,不是在真空之中,而是在一個大脈絡之下,這包括組織內的事件、營運環境或政治與社會領域。甚至是董事會自身的儀式或慣例,也會是其脈絡的關鍵塑造者(比如議題順序),因為一個議案會影響到後面議案的結果。

4.未明述的問題(或可稱為房間裡大象),如果沒有以某種方式直接面對的話,會因禁忌力而對績效產生影響。

董事會可採取以下五個措施,來改善其動態。

1.check in與check out:在會議開始時,試著先用基本的情緒交流暖身,而非直接進入經營問題。由於距離前次董事會會議至少已有幾週,故開展check-in是提供董事一個機會:除了分享感受以外,也可分享其他董事不知道的所有重要事件(私人或專業的)。check-in可建立整個董事會的信任與連結,同時提供重要脈絡,如此在會議時作回應比較不會誤解。同樣的,會議結論對董事而言是坦誠反應意見的絕佳時刻—哪邊做的不錯、哪邊不佳、哪些要改進,以及其團體動態的屬性。

2.試驗不同的非正式角色:為避免某董事只扮演特定角色,董事可明確討論董事會所需的角色,以及可以哪些由董事扮演。比如,魔鬼代言人是一定要有,好的作法是每次會議上讓每位董事輪流擔任,藉此同一個人就不會感覺有義務每次都扮演同一個角色。這會讓每位董事有機會扮演多個角色,構成觀點的多元性(這一定有助於決策)。

3.為董事尋求專業發展:會帶來軟技能(領導力、情商、團體動態)以及技術能力的高階經理教育計畫,是特別珍貴。透過進行這方面的訓練,並在之後的董事會及培訓課程上反思,董事就可提升對團體動態的認識及影響力。

4.充分利用董事會評估:年度董事會評估越來越常見,但唯有投入心思與努力才會變好。相對於僅方格打勾式作業,評估對董事而言是一個理想的機會—可就董事彼此、董事會團體動態提供回饋意見。最好的評估作法是:透過中立的第三方作保密、一對一訪談,之後再由董事會針對評估結果進行討論。

5.利用董事會指導者的支持:有經驗的指導者可個別地與董事合作、或出席會議,並藉由讓看到隱藏問題以提高勇氣及透明度,藉此增進團體動態。

資料來源:https://knowledge.insead.edu/leadership-organisations/group-dynamics-define-well-functioning-board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南韓近期治理動態】因為世代交替,南韓公司透過併購進行第三方繼任;(2)南韓財閥家族使用未上市公司兌現大量股利-2025/08/12

這是2025年7月8日在Chosun Biz網站刊出的報導,介紹了家族企業等接班繼任的困境與新趨勢。 南韓中小企業及新創公司部(Ministry of SMEs and Startups)最近宣布,沒有繼任人的資深執行長,成功地透過併購完成第三方的公司繼任。對第三方公司繼任需求的...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