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財報不實時,我們看到「吹哨」是獨立董事有空間抗辯的理由。„對財報不實與董事注意義務的心得(二):對推定過失責任與無效抗辯理由的一些紀要-2023/07/11“:https://worldofcg2023.blogspot.com/2023/07/20230711.html
不過就我參訪公司的體驗,真正能徹底落實吹哨制度的公司不多,有些公司甚至連網站上供吹哨者查詢的信箱、電話都沒有,更多是不知道該公司的吹哨政策或辦法(裡面應刊載誰收取吹哨訊息、後續處理程序等)。這一篇是2023年 9月 28日在onrec刊出的“HR teams need to be trained better to deal with whistleblowing matters“。開頭變指出:企業界與組織裡或許正在建立這種「出聲表達」(speak up)的文化,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企業和組織對於如何處理吹哨事宜,還是缺乏足夠的意識與訓練。
英國專業的吹哨服務供應商Safecall委託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的新研究顯示,組織正面臨著這樣的風險:當不當行為發生時,受理舉報的經理人不知道如何回應,其調查也沒有以公允及透明的方式執行。
Safecall的董事總經理Joanna Lewis說:「雖然支持出聲表達的系統有所進步,而且變得更為健全,但在受理舉報不當行為時,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以確保人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令人憂慮的是,不到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員工有定期接受處理吹哨問題及如何進行調查的訓練。」
大多數受訪者(88.4%)表示有吹哨政策,而11.6%沒有。這比2022年的調查有顯著的進步,當時有17%說沒有吹哨政策。雖然制定吹哨政策不是法律強制要求,但根據公司治理守則,若上市公司沒有該政策的話,高階經理人就必須要能夠解釋為何如此。
建立一套吹哨政策有充分的企業理由,特別當發生不當行為,而被追究公司責任時,可以協助管理階層為公司進行辯護。
大多數組織會提供一系列的吹哨管道,提供員工舉報不當行為,例如透過電郵、電話、語音信箱、網路與手機。不過,超過2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提供電話熱線給員工。
缺乏提供熱線服務,會妨礙員工舉報。Joanna Lewis補充說:「透過熱線電話舉報有關罷凌、騷擾、受害或種族歧視的事件,比起透過入口網站的通報率,約高出50%。這是因為吹哨人更可能透過熱線服務表達情緒問題。這就是對話的價值,而且不容易僅僅透過語音信箱或網路來獲得。」她補充,吹哨人在使用熱線時更容易提供姓名,這應該有助於進行更徹底的調查。
Joanna Lewis:「最重要的是,讓員工知道,他們可以用方便的方式,在最適當的時間,向有經驗、完全公正,並可以保全其匿名需求的第三方,舉報其工作場所的不當行為。這最終會對吹哨過程建立更大的信任,並鼓勵舉報。」
該報告還顯示,對於公司內部吹哨流程的訓練與推廣,還是有可改善之處:
*5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持續地做相關培訓,並可能覺得光是入職訓練或一次性訓練課程就已經夠了。
*約18%的企業則完全沒有對員工舉辦吹哨流程的訓練。
*94%的受訪者表示,公司的調查員絕對需要接受訓練,但僅有49%的受訪者能有信心地表示,他們的調查員有接受過正式的訓練。
若組織用沒有接受正式吹哨調查訓練的員工進行調查,風險會非常大。最大的風險就是未能遵守相關法律和仲裁的流程,而這就是企業或組織輸掉仲裁案時,一個反覆出現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