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躍市場的良好治理:朝向市場導向的動態指標
這篇是Lawrence Loh、Nguyen Hanh Trang、Nguyen Thi Thuy與Annette Singh所寫、2025年8月13日在The Business Times刊出的"Good governance for vibrant capital markets: towards a market-centric dynamic index"。主要是介紹最近發佈的SGTI指數內容。
Singapore Governance and Transparency Index (SGTI)在2024年重新調整,納入動態指標,反映永續公司治理規定和實務的變動。該指數更強調ESG,並增加了永續相關問題的數量及整體權重。
SGTI 2025的平均分數是70.9分(滿分為143分)。
績效最佳的是:關於股東權利得揭露(平均分數是87分),其次是永續相關問題、以及問責性與審計(兩皆為68分)。
公司可進步的是永續報導—提升短期以外的永續目標。目標是永續報告所需的主要部分之一,根據SGX Practice Note 7.6,這應該要作短中長期的考慮。
有超過八成的公司揭露明年的量化永續目標。
僅三分之二的公司有揭露中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重要且必須的,因為這顯示公司對永續正採取具體的行動。這會讓他們有某些立即性的進步,有助於強化投資人信心。
不過長期目標也重要,這會讓公司處理更複雜的永續問題。此目標會促進對永續採更策略性方法,並整合到長期的企業成長和風險管理策略。
公司可改進其永續公司治理的另一個領域,就是氣候報導。同樣的,也是有八成公司視氣候變遷為重大問題,並揭露辨識、評估氣候相關風險的進展。
少數公司才更進一步報導如何管理其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氣候報導的透明度意味:不只辨識風險,也要說明如何處理這些風險、以及如何利用機會。
SGTI下一個階段會以兩大優先事項作為起點。第一個是繼續以公司治理揭露和實務的評估為該指數的基礎。
另一個則是要增加新面向,反映為股東創造價值是公司治理基本目標的這個事實。
在此要加入:根據財報、股票相關資料的價值相關指標,不管是獨立或整合進去的。這些指標會包括股本回報率、淨利、槓桿、本益比、股價淨值比以及企業價值倍數。
這麼做也會從更廣面向考慮永續,將ESG改為EESG。第一個E是經濟。
經濟也是一個關鍵面向,因為公司永續需要財務上的可行性。股東是公司最主要的利害關係人。一個更市場導向的評估,會更能夠評估如何保持其利益的程度,這不只是透過評估透明和揭露,還有考慮財務結果。
SGTI是怎麼做的
SGTI是一個由CPA Australia、新加坡大學商學院Centre for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CGS)以及Singapore Institute of Directors合作的措施。媒體伙伴是The Business Times。
SGTI用五個面向來評估公司的基本得分:
*董事責任(35分)
*股東權利(10分)
*ESG與利害關係人(20分)
*問責性與審計(10分)
*揭露與透明(25分)
另外還會搭配加減分機制,一起計算出SGTI的得分。
SGTI 2025涵蓋了467家新加坡上市公司、42家房地產和企業信託公司。他們都是在2025年5月31日以前公布其年報。
SGTI評估的資訊來源,包括年報、永續報告網站及SGXNet上的公告(其包含2023年1月至2025年4月30日的資訊)。
(2)MAS考慮調整公司治理守則,以達成公司多元需求
這篇是2025年8月13日在The Business Times網站刊載的報導。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正在考慮:對其公司治理守則審視工作採細膩的方法。
中央銀行資本市場部的副總經理Lim Tuang Lee說,這包括調整規定,以滿足不同類型公司之需求,從大公司到家族控制的公司。Lim說,這會是審視工作小組的主要焦點。
五月時,MAS說,他們在審視公司治理守則,以強化新加坡股票市場改革的持續措施。監理機關先前宣布:資本市場會朝向揭露基礎制度。
Lim說MAS除了Corporate Governance Advisory Committee以外,還廣泛向外諮詢,以便接觸整個生態體系。
第二個子委員會會審視新守則條文,在公司文化、董事會效能引導公司,另外還有新領域(比如人工智慧)的管理不當。
Lim指出,MAS已收到回饋意見作為其審視的一部份,而新加坡上市公司在與投資人、利害關係人議合上可以做得更多。
他說,「太多公司將自己限定在最基本揭露要求,但如果只這麼做,就會錯過陳述公司策略願景和計畫的機會。」
他還說,上市公司應該要與投資人、更廣的市場更積極對話,並運用這些對話引導策略方向。
「最有效能的公司,不會等到年度股東會才與投資人、利害關係人議合。他們會定期對話,更瞭解他們的見解和憂慮之處。」
「投資人關係部門不應該認為自己只是回答問題的諮詢處。強大的投資人關係團隊會預測問題、提供有意義的脈絡,並協助塑造公司的敘述。」
此議合可成為公司的策略優勢,因為他們可能會帶動更佳的估值、提高交易流動性以及降低資本成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