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南要在東協永續報導轉變中進步
這是2025年8月12日在Vietnam Investment Review的報導。
7月28日發佈的報告,針對東協採行全球一致、對決策有幫助的永續揭露的監理準備程度,提出了一份全面性審視。報告也指出了整個區域的挑戰,並提供建議以支持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s (ISSB)全球基準之轉型。東協國家像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與泰國,都開始要與此架構保持一致。
越南在永續報導歷程上站在一個特別的過渡位置。整個國家都還沒要求全面採行ISSB或類似的標準,因為其監理架構還在發展。
2015年越南財政部就財務和非財務報導(包括ESG揭露)提供了指導方針。在2020年有所擴大,強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須永續報導。
國家證券委員會強化了ESG透明的措施,同時胡志明證券交易所引入了自願性的ESG報導範本。很多銀行、能源及房地產業的大型公司,現在都會使用相關架構,比如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及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不過,涵蓋狀況還不平均。
根據ACCA的報告,越南前百大上市公司僅69%在2024年有揭露永續資料,較2022年的87%少。生物多樣性報導仍然很弱,不到20%公司有包含此內容—儘管越南強調暴露在氣候和環境風險。
報告還指出了能力建立是重大的實現機制。政府、會計團體及大學,都呼籲要投資訓練永續報導、ESG確信和風險管理的專家。對越南而言,ESG的素養仍然不太足,這些措施對於讓公司準備好面對未來監理要求,非常重要。
該報告也建議,要建立國家級的永續情報平台、集中化的資料庫,讓企業可取得基準和揭露工具。這個平台會協助小企業遵循ESG要求,並協助政策制定者追蹤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目標之進展。
這項關於碳相關工具會計現實之研究,是由ACCA和Glasgow大學Adam Smith商學院共同發佈的,審視了46個司法管轄區300家公司(在高排放產業內營運)的財報。研究發現指出,關於碳信用、配額與認證的不一致及有限透明度,在財報裡都有看到。
雖然很多受審視的公司,都有公開承諾淨零目標,但僅不到一半有在財報中提及任何碳相關工具。在揭露裡,會計處理方式差異很大,分類範圍從無形資產或庫存,到完全不承認。
報告就氣候相關營運活動和財報之間可能的不一致,提出了質疑。
在一些案例裡,關於碳信用使用或抵銷的資訊,會出現在永續報告,但在受審計過的財報裡卻沒有。
報告說,「仍難以瞭解這些工具的財務面影響,目前的會計實務無法支持可信、可比較和對決策有用的揭露。」
報告強調的關鍵問題是:缺乏一致的會計架構。在某些案例裡,公司承認碳信用只會在結算時,在多個報導期裡這些工具的財務面影響似乎看不太到。
會計師的參與也有限。該研究指出,縱使在有揭露碳工具的公司,還是缺乏詳盡的審計審視證據,亦即在審計準備度和專業知識上可能存在落差。
該報告進一步強調,整個金融生態體系建立能力的重要性。報告建議,對會計人員、會計師、監理機關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技術指引,以確保他們能有效應用既有和新的標準。報告也支持:在永續揭露架構之間要有更緊密的一致性,比如ISSB和傳統財務報導標準。
資料來源:https://vir.com.vn/vietnam-advances-in-asean-sustainability-reporting-shift-134311.html
(2)印尼公布全球標準的永續報導制度
這是Antara News在2025年8月12日的報導。印尼官方公佈:透過與Bank Indonesia、the Ministry of Finance及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OJK)的合作,推出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 (SPK)。
資本市場、金融、衍生性商品和碳交易監管的執行主席,也是OJK委員會委員Inarno Djajadi在週二的官方聲明中說:永續報導是永續金融的重要部分,Indonesian Institute of Accountants (IAI)通過的SPK,旨在建立符合國際報導架構的透明、當責報導生態體系。
此次發表顯示他們共同承諾要達成透明及可信的報導,並符合全球實務。
SPK是由PSPK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tements)1與2組成,是由IAI在2025年7月1日核准的,並在2027年1月1日會生效。
印尼是世界上33個實施全球永續報導架構的國家之一。
這些揭露預期會制定一個統一的報導系統,讓公司資訊(特別是上市公司)更易於比較。
從投資人角度看,永續揭露會為決策創造價值。OJK從2017年起就支持永續報導,積極要求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和公開發行公司遵循。
準備度評估是確保在印尼能順利實施IFRS S1與S2,這也會支持調整2017年的第51號規定,以便更全面揭露。
在發表SPK之前,2024年十二月先公布了SPK路徑圖,其說明了發展印尼永續揭露生態系統的分階段策略。
IAI在2020年開始相關措施,組成了Comprehensive Corporate Reporting Task Force (TF CCR)來推動意識、準備相關標準之採行。
在Financial Sector Strengthening and Development Law (P2SK)實施、設立永續金融委員會之後,IAI措施預期會影響到永續時代的政策架構。
IAI已籌設了Indonesia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Forum (ISRF),作為監理機關、公司及利害關係人的合作平台,處理挑戰並提升國家級永續報導。
有了包容的原則和諮詢結果,ISRF要推動跨機構對話、國家能力發展以及提出策略政策,比如國家減排目標,以及為DSK IAI制定非標準的指引。
(3)協助東南亞中小企業因應更永續的實務
這篇是2025年8月4日在SME Horizon網站刊載的"Need to help MSMEs in Southeast Asia adopt more sustainable practices"。
Centre for Impact Investing and Practices (CIIP) 所出的報告“Transforming for Sustainability: Driving Impact and Value through Supply Chain Action”發現:東南亞的中小企業認知到採行永續實務的業務價值—從降低成本與改善長期效率(39%),到在價值為主職場裡吸引與留住的人才(27%)。
在8月4日Ecosperity Week的Impact Investing Roundtable 2025發表的這份報告,探討了提升供應鏈永續的關鍵阻礙,並辨識出這四個領域裡的實現者和工具:消費者產品、食品與飲品、電氣與電子,以及觀光。
研究發現是根據超過3500家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越南中小企業的調查,並包括亞洲85個組織的訪談,包括跨國企業、方案提供者及生態體系實現者。該報告是根據CIIP和新加坡PwC合作的2024年研究,名為“It Takes a Community: Enabling SME Resilience in FMCG Supply Chains"。
雖然中小企業在達成新永續要求上有進步,但許多在提升其措施上還面臨著實務上的挑戰。由於精熟、跨部門的團隊聚焦於日常營運,因此他們通常缺乏專任職位來監督更多的ESG實務,有60%表示,在招聘永續或ESG職位的員工上有顯著困難。
財務吃緊也是一大阻礙。很多人說前期成本很高,不過令人鼓舞的是,半數受訪的中小企業計畫要在2027年以前提高他們的ESG預算。
很多公司也說,無法從採行ESG實務上推動立即效益,有32%說,獲得新客戶或進入新市場的能力,是未來採行ESG實務的關鍵因素。
為克服這些挑戰,報告提出五個建議打造生態系行動。
1.讓ESG明確且簡單。明示ESG實務的商業利益—從節省成本到提高營收機會,同時強調明確的改善途徑。公司應確保採行ESG實務不是一項艱困的任務,而可以逐步達成。
2.建立內外部能力。按全球標準與本地的狀況,發展特定產業的工具包或教育資料,這要是簡單且可行的,同時鼓勵中小企業利用外部專長,提供臨時性的支援及個人化指導。
3.鼓勵更多雙贏的客戶-供應商伙伴關係。跨國企業的買家是採行ESG的強力預測者,某些已經開始支持供應商。跨國企業通常會提供激勵(比如長期合約)、為永續產品或服務付更多錢,以及縮短支付期。
4.投資創新、針對中小企業的方案。
5.為改變提供資金。雖然永續相關貸款越來越多,但中小企業能取得的很少—顯示僅提供優惠利率是不夠的。這需要更全面的方法,讓適合其目的的融資與實務指導相結合、強力支持早期採行者,以及像數位平台之類的工具,以評估ESG的基礎和特別設計的貸款條款。
資料來源:https://www.smehorizon.com/need-to-help-msmes-in-southeast-asia-adopt-more-sustainable-practic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