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Translate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最近的永續動態:(1)歐盟理事會通過縮減環境、人權永續盡職調查法的適用範圍;EY調查:董事會必須鼓勵長字輩主管融入永續性-2024/04/30

(1)歐盟理事會通過縮減環境、人權永續盡職調查法的適用範圍

歐盟理事會的成員國於3月15日宣布,在大幅縮減新法適用範圍並達成折衷後,他們已經就一項立法的關鍵部份獲致協議,該法為公司設定強制性義務以解決其對人權和環境的負面影響,並推動實行。

然而,這項折衷或許最終挽回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CSDDD),該指令上個月遭遇重大阻礙後面臨危機,就在包括德國與義大利的幾個國家反對之後,未獲理事會批准,儘管早先理事會和歐盟議會對此法規已達成臨時協議。

理事會同意遵循為期四年的流程來推展法規,一開始是由歐盟執委會在2020年對董事職責與永續公司治理以及供應鏈中盡職調查要求進行研究,使得執委會在2022年二月提出CSDDD的草案,規定公司有義務辨識、評估、預防、減緩、解決與補救對人類與地球的影響—範圍從童工與奴工到污染排放、森林砍伐以及對生態系統之損害—在其上游供應鏈和某些下游活動,諸如分銷和回收。

雖然理事會在2022年末採取對於該指令的立場,並在2023年十二月就CSDDD與議會達成了協議,由於擔憂公司承受官僚主義以及潛在的法律衝擊,在德國威脅不支持該法規後,推遲了一月份理事會的同意投票,而義大利據傳隨後也撤回支持,進一步使得本案受到質疑,必且法國在最後一刻努力地大幅減少新法規的適用範圍至僅針對歐盟內最大的公司之下,最終到二月底還是未能通過,導致理事會輪值主席比利時在過去幾週勉力達成妥協而獲得足夠的成員國支持來推動新法律。

理事會達成最重要的妥協之一是藉由提高新法門檻所納入的公司數目大幅縮減—從500名員工升至1000名,收入則從1.5億歐元升至超過4.5億歐元。新門檻將使落在CSDDD範圍內的公司數目減少約三分之二。原本對高風險產業設定的較低門檻也已刪除,不過之後可能會再考慮。

相較於去年十二月議會同意的版本,CSDDD添加的改變包含分階段實施該法,以便只有在法規生效五年之後才會對範圍內的所有公司全面實施,以及把產品處分活動排除於該法範圍之外,並刪除了要求公司透過財務激勵促進實施氣候轉型計畫。

隨著理事會達成協議,目前CSDDD將送回歐盟議會所通過折衷後的版本,儘管已經跟先前與理事會協議的版本有了重大改變。修訂版的CSDDD首先將送進議會的法律事務委員會,可能在四月時於全體會議上進行最後的投票表決。

在宣布協議後,歐盟議會副議長兼歐盟議會負責任企業行為(EP Responsible Business Conduct)工作小組主席Heidi Hautala批評理事會,稱成員國的行為「應受譴責且傷害歐盟決策的可信度」,並補充說:「成員國並沒有尊重在12月折衷的三方協議,而是無止盡的討價還價,並且最後一刻仍打算降低法律要求。」

資料來源:https://www.esgtoday.com/eu-council-approves-scaled-back-environmental-human-rights-sustainability-due-diligence-law/


(2)EY:董事會必須鼓勵長字輩主管融入永續性

在當前營運環境下,關注永續發展顯然具有挑戰性;EY看到令人憂慮的徵兆,亦即在全球暖化仍未加以約束之時,歐盟公司對永續發展的承諾正在冷卻。

2024年EY《歐洲長期價值與公司治理調查》(Europe Long-Term Valu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urvey)顯示,歐洲公司並未把推動永續發展作為差異化與成長的手段;而且許多公司並未追求改變遊戲規則的機會以至於關注永續風險投資、產品與服務。

該調查的結果是依據15個歐洲國家及25個產業中的200位董事、執行長與長字輩主管。調查發現,缺乏清楚、策略性的永續行動可能會讓事業付出代價—因為政策制定者實施嚴厲手段來管理永續危機,包括生態系統崩潰及資源稀缺。

把融入永續性當成重大業務優先事項

第四版《歐洲長期價值與公司治理調查》年報查驗了治理在永續商業模式創新的角色。雖然EY在2023年的研究焦點是最有效的永續治理模式及實務,今年則著眼於董事會如何來挑戰其公司熱誠以擁抱永續發展作為事業真正的當務之急,並利用政策及技術發展來加速進展。

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公司並沒有強而有力的商業案例來展示永續優先事項(比如淨零)將來如何推動業務─僅2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於如何應對環境、社會與治理(ESG)之優先事項以協助創造價值,擁有明確的策略觀點。非執行董事及董事長特別會對其公司永續發展的商業理由抱持懷疑態度,只有8%表示完全滿意—顯示董事會與企業內部其餘人士的觀點之間存在巨大落差。

EY歐洲、中東、印度和非洲區管理合夥人Julie Linn Teigland說:「董事會在保持對永續發展的關注方面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必須直言不諱、協助公司將永續事業視為絕對必要。我們看到公司在永續發展的承諾正在降溫,而董事會有責任協助強化將永續發展視為重大使命的企業文化。」

需要一種超越遵循的監理方法

該報告建議董事會對於即將推出的永續政策及監理的議程,應該堅持更有企圖心及策略性的方法,從而轉化為競爭優勢。沒有果決的行動,公司未來發展恐怕受限,因為政策制定者已經實施越來越嚴格的措施來管理永續發展危機。

令人鼓舞的是幾乎所有接受訪查的組織都正在做出改變,以因應歐盟的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CSDDD)及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CSRD)—這些方法期望極大化其能力或從根本轉變。然而,不到一半的公司表示,對CSDDD與CSRD採取更大膽、「變形的」方法(比例分別為48%與40%)。

關於歐盟綠色政綱(Green Deal),調查也發現擁有更佳永續治理能力的公司在回應綠色政綱方面取得更多進展。然而,僅40%的受訪者說,他們覺得自己瞭解如何透過此倡議取得資金與獎勵。

報告稱,採取更大膽方法來面對監理的公司,更利於將其氣候目標轉為行動,降低漂綠風險,並且強化取得永續金融來源。富有企圖心的公司也更利於向投資人及金融市場提供一個動人的故事,講述永續發展如何帶來經濟價值─對事業價值產生正面影響。

若公司行動不夠迅速,則政策制定者越來越可能介入—實施更嚴格的措施來管理資源稀缺的可能後果,以及在此過程中限制公司未來創新潛力。

EY歐洲、中東、印度和非洲區的公共政策領導人Andrew Hobbs說:「董事會需要做出回應—把融入永續發展當成事業的必要事項,並合理化投資決策,以便資本配置流向最有影響力的專案。」

AI擔當永續轉型的推手

該報告也強調人工智慧(AI)是永續事業轉型的潛在重要推手;但它需要有效負責的技術治理以建立利害關係人的信心。

雖然大多數公司都報告在AI治理方面有「初步進展」,但沒有多少公司具備領先一步且持續有效的方法—僅三分之一(33%)的受訪者說,他們已經制定負責任地使用AI的治理架構,同時令人憂慮的是有21%受訪者表示,他們「尚未開始」這件關鍵的工作。

當AI發展(特別是生成式AI)的變動極其迅速,公司持續平行演進其技術治理非常重要。報告指出,採取主動的治理方法在釋放價值方面提供明顯優勢。

根據2024年的分析,EY提供董事會可以建立領導地位的三個關鍵領域:

1.主動挑戰管理階層將永續發展融入企業策略—要求經營團隊定下具企圖心的策略願景,並且嚴格審查賴以支持的經營案例。

2.堅持對政策與監理目標採取更具企圖心的策略方法,超越法規遵循並確定公司在何處可找到競爭上的策略優勢。

3.充分利用AI的永續發展潛力—AI、永續及治理之間的連結有待探討。負責任的治理使得公司能平衡AI的永續發展機會及其環境、社會與道德挑戰。

資料來源:https://sustainablebrands.com/read/organizational-change/ey-boards-embolden-c-suites-sustainabil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向AICD學習】開始當董事長的重要步驟-2025/07/19

這是Elise Shaw所寫、AICD在2024年11月1日刊載的"Essential steps to getting started as a chair"。以下分享一些要點。 首次開會之前 一旦你擔任了董事長,就應該在第一次開會前大膽地做一些事。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