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Translate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日本公司治理review】(1)日本公司董事會最近幾年沒有顯著改變;(2)日本女性經理人仍落後於政府目標;(3)東京證交所施壓要提高對管理階層收購更多的揭露-2025/11/03

(1)日本公司董事會最近幾年沒有顯著改變

這篇是2025年9月26日在The Japan Times刊出的觀察,今年剛好是日本實施公司治理改革十年。十年前我也聽到日本律師談剛剛才通過的守則。現在一些文化現象與問題,已經出現。

日本公司董事會在過去十年間,有相當的轉變,外部董事的數量越來越多。今年是日本實施公司治理守則的十週年,該守則旨在強化上市公司的治理。

東京都立大學的管理學院教授Chieko Matsuda說,「這有達到理想水準嗎?我會說還在半途。」Matsuda自己也擔任好幾家公司的外部董事,現在是IHI的外部董事。

過去,日本公司董事會常只由內部人組成。終身雇用制下,成功爬上公司階梯的人,就會成為公司董事。有一些公司拒絕將董事職位讓給外部人,尤其是在意要受更嚴格的監督。日本最大商業遊說團體經團連就反對此改變。豐田則到2013年才開始有外部董事。

根據東證所,2014年時First Section的公司僅21.5%有兩位以上的外部董事,而去年現稱的Prime Section已經達將近100%。

日本公司治理守則在2021年有修訂,現在表示Prime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至少要讓獨立外部董事佔比達三分之一。而Prime上市公司現在幾乎100%都有做到。

律師、也是Japan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Directors的成員Yo Ota上週在研討會上說,「我們必須說,日本公司獲利能力還是頗弱。」她指出真正瞭解董事會改革重要性、且希望運用這一點的公司非常少。

「很多公司可能無法跳脫這樣的思維—做這個只是因為主管機關要他們做。」另外她還說,公司不知道他們能從這個轉變獲得什麼真正效益。

Matsuda說,很多公司與外部董事自己都不太清楚—外部董事被認為要扮演的角色為何。

Matsuda說,治理守則說外部董事的角色與責任包括:對營運政策提供建議,以達成永續成長並改善公司中長期價值。但實際上,他們通常被要求或給予的意見,是在日常營運與特定業務。

她還說,這部分是因為日本公司缺乏投資成長策略使然。相對地,很多公司專注於股票回購以取悅股東。Matsuda說,「很多公司並不瞭解,對於經驗豐富的股東而言,成長投資比股票回購更加重要。」

照找到合適的外部董事,或許未來是一項挑戰。

Matsuda說,「日本的外部董事人才庫,比起美國可是小太多了。」

考慮到很多公司都急著在2021年任命外部董事,以遵守公司治理守則,有一大批外部董事任期很快就會到期。

Yamada說,「未來的大挑戰是,誰評估外部董事的績效、怎麼評估?」

資料來源:https://www.japantimes.co.jp/business/2025/09/26/companies/corporate-governance-code-10-years-later/


(2)日本女性經理人仍落後於政府目標

這是2025年8月24日Japan Times報導的日本女性經理人比例新趨勢。

根據研究機構Teikoku的調查顯示,日本公司女經理人的比例,雖然在今年已創紀錄,但還是落後於政府目標—顯然是因為難以平衡家庭及工作。

該調查發現,女經理人性平均比例僅較前一年升0.2%,到11.1%,連11年成長。但政府的目標是:在2020年代要盡快達成30%。

大公司的女性經理人比例是8.3%。而小公司則是14.3%,顯然是因為這些公司常是家族企業。

女性董事的比例打破紀錄到13.8%。但大多數公司還是全男性的董事會。

雖然有31.8%的公司預期會提高女性經理人比例,但42.7%說不會改變。

調查中有一間化學公司說,「女性要持續工作還是有很多阻礙,比如因為結婚、生子。」

同時,男性育兒假的平均比率,從2023年的8.6%升至20%。

本調查是在7月17至31日做的。收到共10626家公司的回覆。

資料來源:https://www.japantimes.co.jp/business/2025/08/24/companies/women-managerial-positions-survey/


(3)東京證交所施壓要提高對管理階層收購更多的揭露

這篇是2025年9月1日在Bloomberg刊載的報導。

東證所有壓力:在管理階層收購(MBO)時要為保護小股東做更多事,而對此類交易要求更多揭露後,也才過了幾週。

Pacific Industrial Co.、Soft99 Corp. 都是在7月22日新規定生效後,宣布計畫要透過MBO私有化的公司。

東證所要求藉由控制股東MBO下市的公司,要針對程序及價格公平性提出說明,旨在保護股東不會因為價格過低的下市而受損。但這種交易有些會被視為對投資人不利。

在Atsumi & Sakai處理金融規定的律師Sho Tsuzuki說,只有新的揭露還不足以提供股東保證。他說,「只要公司遵守特定規範,他們就可以要求公平。」

根據Recof Data供應商的併購資料MBO的數量在8月25日突破20家,超越2011年時的21家。

東證所在修訂規範後會落實,並持續考慮必要的措施。

企業顧問機構Japan Research Institute的執行負責人Eiji Yamada說,「很多投資人不滿意市值低於帳面價值一倍公司的報價。」

股價淨值比在東證所近期公司改革中持續受到注意,現在股東警告公司,在MBO中要實現高估值。

專精於公司治理的Ushijima & Partners的律師Tetsuya Ishida說,一般來說,難以要求公司揭露所有事宜,因為很多涉及保密的業務資訊。

Kaname Capital合夥人Nao Makino說,期待所有下市公司的股價淨值比都要高於1,這是不切實際的。只要公司找潛在買家,「價格最終就看願付的那個人。」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的日本股票投資長Koji Nakatsuka說,當然,此規定代表公司還是有空間執行MBO或其他對普通股東不公平的交易,而且「會減少日本股市的聲譽。」

資料來源: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8-31/tokyo-bourse-pressed-for-more-disclosure-on-management-buyout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英國]FCA提議調整SDR為事業體「更多彈性」-2025/11/11

Responsible Investor在2025年 9月 15日報導,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對永續揭露要求(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SDR)提出「微幅變動」...

網誌存檔